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注释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舰载机拦阻着舰相关动力学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1.2.1 舰载机着舰动力学建模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2 起落架参数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2.3 燃油箱流-固耦合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2.4 舰载机拦阻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着舰动力学建模基本理论 | 第28-42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舰载机着舰拦阻动力学建模 | 第28-41页 |
2.2.1 舰载机质心一般运动方程 | 第28-35页 |
2.2.2 舰载机着舰多刚体动力学建模 | 第35-37页 |
2.2.3 舰载机非线性有限元建模 | 第37-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舰载机着舰系统的子结构模态综合法 | 第42-66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基础理论简介 | 第43-45页 |
3.2.1 固定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法 | 第43-44页 |
3.2.2 自由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法 | 第44-45页 |
3.3 混合坐标子结构模态综合法 | 第45-49页 |
3.3.1 线性子结构动力学分析 | 第45-47页 |
3.3.2 非线性子结构动力学方程 | 第47页 |
3.3.3 局部非线性系统的混合坐标综合方程 | 第47-49页 |
3.4 模态选取准则 | 第49-50页 |
3.5 数值算例 | 第50-65页 |
3.5.1 算例1 | 第50-52页 |
3.5.2 算例2 | 第52-6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基于代理模型技术的起落架参数识别方法 | 第66-81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舰载机起落架着舰动力学模型 | 第67页 |
4.3 代理模型 | 第67-72页 |
4.3.1 径向基函数法 | 第68-69页 |
4.3.2 试验设计方法 | 第69-71页 |
4.3.3 代理模型误差分析 | 第71-72页 |
4.4 起落架缓冲器参数代理模型参数识别 | 第72-73页 |
4.4.1 基于代理模型的缓冲器参数识别方法 | 第72-73页 |
4.4.2 参数归一化方法 | 第73页 |
4.5 数值算例 | 第73-79页 |
4.5.1 模型说明 | 第73-76页 |
4.5.2 试验设计与目标函数 | 第76页 |
4.5.3 参数识别结果 | 第76-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着舰环境下的飞机燃油箱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 | 第81-102页 |
5.1 引言 | 第81-82页 |
5.2 燃油箱流-固耦合分析基础理论 | 第82-85页 |
5.3 数值算例 | 第85-101页 |
5.3.1 燃油箱流-固耦合模型 | 第85-91页 |
5.3.2 燃油箱抗振性能分析 | 第91-10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最优轨迹计算及舰载机拦阻过程仿真 | 第102-120页 |
6.1 引言 | 第102页 |
6.2 舰载机拦阻过程建模 | 第102-107页 |
6.3 最优控制模型 | 第107-109页 |
6.4 数值算例 | 第109-119页 |
6.4.1 算例一 | 第109-111页 |
6.4.2 算例二 | 第111-11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七章 主要工作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20-122页 |
7.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0-121页 |
7.2 进一步的研究及工作展望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