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西方思想史上理想社会思想的历史演变 | 第12-17页 |
第二章 弗洛姆健全社会理论架构 | 第17-33页 |
(一)植根于人类处境的人性观——健全社会理论的出发点 | 第17-23页 |
1、人性植根于生存两歧的境遇 | 第17-19页 |
2、根植于人生存境遇的根本需要 | 第19-22页 |
3、人性与精神健康、社会健全 | 第22-23页 |
(二)精神的异化——健全社会理论批判的核心 | 第23-29页 |
1、经济领域的异化 | 第24-25页 |
2、政治领域的异化 | 第25-26页 |
3、文化、教育领域的异化 | 第26-27页 |
4、人及人际关系的异化 | 第27-29页 |
(三)整体变革的健全之路——健全社会理论的方法论 | 第29-33页 |
1、经济变革 | 第29-30页 |
2、政治变革 | 第30-31页 |
3、文化价值变革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弗洛姆健全社会构想的当代审理 | 第33-46页 |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弗洛姆健全社会理论价值 | 第33-37页 |
1、拓宽对人性问题的思考 | 第33-34页 |
2、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视角 | 第34-35页 |
3、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再审视 | 第35-36页 |
4、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 | 第36-37页 |
(二)弗洛姆健全社会理论的局限和不足 | 第37-42页 |
1、抽象的人性论 | 第37-39页 |
2、异化理论的矛盾性 | 第39-41页 |
3、片面突出心理革命的整体革命观 | 第41-42页 |
(三)弗洛姆健全社会理论的当代启示 | 第42-46页 |
1、经济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 第43页 |
2、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合理 | 第43-44页 |
3、文化创新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养 | 第44页 |
4、教育改革——培养健全人格 | 第44-46页 |
结语:健全社会是否可能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