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12-22页 |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2-14页 |
| (一) 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 | 第14-17页 |
| (一)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二) 研究评述 | 第17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四、基本构架与创新点 | 第19-22页 |
| (一) 基本构架 | 第19-20页 |
| (二) 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 第一章 为书一生笃行致远——范用的出版生涯 | 第22-31页 |
| 第一节 培养读书兴趣(1923-1937):人在江湖 心存穆源 | 第22-24页 |
| 第二节 初涉出版业(1937-1949):动荡不宁 艰难前行 | 第24-26页 |
| 第三节 拥有出版梦(1949-1979):干校风云 执着追寻 | 第26-28页 |
| 第四节 带领出版潮流(1979-1989):光辉岁月 硕果满枝 | 第28-29页 |
| 第五节 心系出版事业(1989-2010):书梦依旧 情怀永恒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突破桎梏 勇于创新—范用的书刊编辑策略 | 第31-50页 |
| 第一节 独具慧眼 大胆选题 | 第31-36页 |
| 一、解放思想 还原历史事实 | 第31-33页 |
| 二、新颖超脱 追求文化价值 | 第33-35页 |
| 三、整体规划 策划系列丛书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冲破束缚 引导风向 | 第36-42页 |
| 一、荣当“书店巡阅使” | 第36-38页 |
| 二、提倡“读书无禁区” | 第38-40页 |
| 三、开文摘杂志先河 | 第40-42页 |
| 第三节 重视广告 积极宣传 | 第42-50页 |
| 一、研究书刊广告作品 | 第42-44页 |
| 二、强调广告文字的“唯一性” | 第44-47页 |
| 三、在书刊互动中灵活宣传 | 第47-50页 |
| 第三章 风格多样 特色鲜明——范用的装帧设计艺术 | 第50-74页 |
| 第一节 封面设计风格多样化 | 第50-63页 |
| 一、多元互补的封面元素 | 第51-58页 |
| 二、简洁明了的书卷气息 | 第58-60页 |
| 三、中西结合的艺术特色 | 第60-63页 |
| 第二节 因书制宜 出神入化 | 第63-69页 |
| 一、设计彰显内容特质 | 第63-64页 |
| 二、风格表现作者思想 | 第64-66页 |
| 三、色彩体现图书个性 | 第66-69页 |
| 第三节 整体与细节相谐 | 第69-74页 |
| 一、版式与整体风格统一 | 第69-70页 |
| 二、插图与形象个性协调 | 第70-71页 |
| 三、纸材与出版特质相称 | 第71-74页 |
| 第四章 以书会友 视才为宝——范用的经营管理观念 | 第74-86页 |
| 第一节 重视作者资源 | 第74-78页 |
| 一、广交朋友 发掘作者 | 第74-75页 |
| 二、质量第一 尊重作者 | 第75-77页 |
| 三、凝心聚气 形成合力 | 第77-78页 |
| 第二节 培养出版人才 | 第78-82页 |
| 一、选拔方式科学 | 第78-79页 |
| 二、培养模式新颖 | 第79-81页 |
| 三、激励措施有力 | 第81-82页 |
| 第三节 坚持读者至上 | 第82-86页 |
| 一、以读者为友 | 第82-83页 |
| 二、重读者需求 | 第83-84页 |
| 三、给读者启迪 | 第84-86页 |
| 第五章 追寻先行者温暖的足迹——范用出版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86-102页 |
| 第一节 将传播优秀文化视为出版人的历史使命 | 第86-91页 |
| 一、树立精品意识 提升文化内涵 | 第86-88页 |
| 二、具备长远眼光 注重社会效益 | 第88-89页 |
| 三、坚持出版理想 建设品牌文化 | 第89-91页 |
| 第二节 将选题与装帧视为图书出版两翼 | 第91-97页 |
| 一、博学明辨 开卷有益 | 第92-93页 |
| 二、大胆选题 内容为王 | 第93-94页 |
| 三、精心装帧形式增色 | 第94-97页 |
| 第三节 将作者与读者视为出版业发展之源 | 第97-102页 |
| 一、德才兼备 提升编辑素养 | 第97-98页 |
| 二、心系作者 积累出版资源 | 第98-100页 |
| 三、情系读者 竭诚服务社会 | 第100-102页 |
| 结语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 附录一 | 第110-111页 |
| 附录二 | 第111-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