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导论 | 第14-24页 |
(一) 经济法主体理论的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二) 经济法主体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 经济法主体的定义和特征 | 第16-17页 |
2. 经济法主体的三元结构理论 | 第17-19页 |
3. 经济法主体的二元结构理论 | 第19-20页 |
(三) 行业协会主体地位的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二、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及其构成要件 | 第24-41页 |
(一) 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 | 第24-32页 |
1. 法律主体的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2. 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 | 第26-29页 |
3. 经济法主体资格及其取得方式 | 第29-32页 |
(二) 经济法调制主体的构成要件 | 第32-36页 |
1. 形式要件:必须是社会组织 | 第33-34页 |
2. 权力能力:必须具备经济调制权 | 第34-35页 |
3. 行为能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经济调制权 | 第35-36页 |
4. 责任能力:能独立承担法律后果 | 第36页 |
(三) 我国经济立法实践对二元结构理论的回应 | 第36-41页 |
1.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 | 第37页 |
2. 《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 第37-38页 |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 第38页 |
4. 《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 | 第38-39页 |
5. 其他经济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 | 第39-41页 |
三、行业协会作为经济法调制主体的理论基础 | 第41-51页 |
(一) 行业协会的法律特征及其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41-44页 |
1. 行业协会的法律特征 | 第41-42页 |
2. 行业协会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42-44页 |
(二) 行业协会作为经济法调制主体的适格性分析 | 第44-47页 |
1. 行业协会具备调制主体的“形式要件” | 第45-46页 |
2. 行业协会具备调制主体的“权力能力” | 第46-47页 |
3. 行业协会具备调制主体的“行为能力” | 第47页 |
4. 行业协会具备调制主体的“责任能力” | 第47页 |
(三) 行业协会的职能与经济法理念的契合性 | 第47-51页 |
1. 行业协会的职能符合经济法的宗旨 | 第48页 |
2. 行业协会的职能体现了社会本位原则 | 第48-49页 |
3. 行业协会的职能体现了经济民主原则 | 第49页 |
4. 行业协会的职能体现了经济效益原则 | 第49-51页 |
四、我国行业协会主体地位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 第51-63页 |
(一) 我国行业协会主体地位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 | 第51-56页 |
1. 行业协会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混乱 | 第53-54页 |
2. 法律侧重对行业协会的管理约束,欠缺对权利(力)的规定 | 第54-55页 |
3. 救济途径的空白,导致行业协会缺乏程序上的保护 | 第55-56页 |
(二) 确立我国行业协会经济法主体地位的立法建议 | 第56-63页 |
1. 理顺行业协会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 | 第56-58页 |
2. 明确赋予行业协会具体的经济调制权 | 第58-61页 |
3. 为行业协会行使经济调制权提供多种渠道 | 第61页 |
4. 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经济调制权的救济制度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