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蛋白磷酸酶2A (PP2A)的研究进展 | 第7-13页 |
1.1.1 催化亚基 | 第8页 |
1.1.2 结构亚基 | 第8-9页 |
1.1.3 调节亚基 | 第9-13页 |
第二章 构巢曲霉PP2A的两个调节亚基(B亚基和B'亚基)的鉴定与分析 | 第13-16页 |
2.1 构巢曲霉PP2A的两个调节亚基(B亚基和B'亚基)的信息学分析 | 第13-15页 |
2.1.1 比对裂殖酵母PP2A的B'调节亚基和B调节亚基的同源基因 | 第13-14页 |
2.1.2 真菌以及人中ParA, PabA保守结构域的分析 | 第14-15页 |
2.2 小结与讨论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构巢曲霉AnparA,AnpabA敲除菌株的构建及鉴定 | 第16-31页 |
3.1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16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16-18页 |
3.3 Aspergillus nidulans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8-19页 |
3.4 AnparA,AnpabA基因敲除引物的设计和融合片段 | 第19-21页 |
3.4.1 扩增各组成片段 | 第19-20页 |
3.4.2 融合PCR | 第20页 |
3.4.3 将融合的片段装载到pEasy-blunt Zero Cloning的载体上 | 第20-21页 |
3.5 构巢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以及转化过程 | 第21-22页 |
3.6 重组子的初步筛选及表型的鉴定 | 第22-23页 |
3.7 诊断PCR验证AnparA,AnpabA敲除菌株 | 第23页 |
3.8 A.nidulans转化子的South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杂交验证 | 第23-30页 |
3.8.1 试剂和仪器 | 第23-25页 |
3.8.2 大量提取构巢曲霉基因组 | 第25-26页 |
3.8.3 DIG特异性探针的制备 | 第26-27页 |
3.8.4 基因组进行酶切过夜 | 第27-28页 |
3.8.5 抽真空转膜 | 第28页 |
3.8.6 杂交 | 第28-30页 |
3.8.7 southern的结果 | 第30页 |
3.9 小结与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AnparA,AnpabA对构巢曲霉无性产孢和有性生殖过程是必需的 | 第31-37页 |
4.1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31页 |
4.2 AnparA,AnpabA缺失对菌丝生长和无性产孢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1 方法 | 第31页 |
4.2.2 △parA,△pabA影响其无性产孢过程 | 第31-32页 |
4.3 AnparA,AnpabA缺失对产孢结构的影响 | 第32-33页 |
4.3.1 插片法观察产孢结构 | 第32页 |
4.3.2 AnparA,AnpabA缺失会导致产孢结构的异常 | 第32-33页 |
4.4 AnparA,AnpabA缺失对有性生殖的影响 | 第33-34页 |
4.4.1 构巢曲霉的有性生殖(自交) | 第33页 |
4.4.2 △parA不能自交,△pabA能自交形成闭囊壳,但不能形成子囊孢子 | 第33-34页 |
4.5 AnparA,AnpabA缺失对构巢曲霉核隔分布的影响 | 第34-35页 |
4.5.1 DAPI和Calcoflour核隔共染的方法 | 第34-35页 |
4.5.2 △parA,△pabA导致非正常的核隔分布 | 第35页 |
4.6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五章 酒精启动子alc-parA,alc-pabA菌株的构建及细胞定位 | 第37-45页 |
5.1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37页 |
5.2 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5.3 引物 | 第37-38页 |
5.4 转化子的验证 | 第38-39页 |
5.5 转化子表型的鉴定 | 第39-40页 |
5.6 Western验证酒精启动子菌株 | 第40-42页 |
5.6.1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40页 |
5.6.2 试剂和仪器 | 第40页 |
5.6.3 方法 | 第40-41页 |
5.6.4 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5.7 GFP-ParA和GFP-PabA的定位 | 第42-44页 |
5.7.1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42页 |
5.7.2 试剂和仪器 | 第42页 |
5.7.3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5.7.4 GFP-ParA和GFP-PabA的定位 | 第42-44页 |
5.8 小结与讨论 | 第44-45页 |
第六章 parA,pabA在产隔方面相互协作以及对PP2A酶活方面的贡献 | 第45-57页 |
6.1 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45页 |
6.2 菌株的构建 | 第45页 |
6.2.1 杂交的方法构建△parA △pabA菌株 | 第45页 |
6.2.2 pal-parA菌株的构建 | 第45页 |
6.3 双敲菌株和高表达菌株的表型的鉴定 | 第45-47页 |
6.3.1 菌落表型 | 第45-47页 |
6.4 RT验证高表达菌株的确高表达 | 第47-50页 |
6.4.1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6.4.2 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6.5 各个菌株PP2A的酶活测定 | 第50-55页 |
6.5.1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6.5.2 实验方法 | 第51-54页 |
6.5.3 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6.6 小结与讨论 | 第55-57页 |
附录一 | 第57-60页 |
附录二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