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诊断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3 小结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财务诊断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2.1 财务诊断的概念 | 第18页 |
2.2 财务诊断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1 独立性 | 第18页 |
2.2.2 保密性 | 第18-19页 |
2.2.3 复杂性 | 第19页 |
2.2.4 科学性 | 第19页 |
2.2.5 自主性 | 第19页 |
2.2.6 服务性 | 第19页 |
2.3 财务诊断的方法 | 第19-20页 |
2.4 财务诊断的内容 | 第20-22页 |
第3章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22-26页 |
3.1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2页 |
3.2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22-25页 |
3.3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业绩 | 第25-26页 |
第4章 财务诊断指标的收集与处理 | 第26-35页 |
4.1 财务诊断指标的收集 | 第26-29页 |
4.1.1 财务诊断指标的初选 | 第26-28页 |
4.1.2 财务诊断指标表的编制 | 第28-29页 |
4.2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指标处理 | 第29-35页 |
4.2.1 聚类分析的算法 | 第29-30页 |
4.2.2 凝聚式层次聚类的应用 | 第30-32页 |
4.2.3 财务诊断指标的筛选 | 第32-35页 |
第5章 财务诊断指标的分析诊断 | 第35-52页 |
5.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比较分析 | 第35-43页 |
5.1.1 数据的标准化 | 第35-36页 |
5.1.2 数据的检验 | 第36页 |
5.1.3 主因子的提取 | 第36-37页 |
5.1.4 主因子的命名 | 第37-40页 |
5.1.5 主因子得分及综合评分的计算 | 第40-42页 |
5.1.6 关键财务诊断指标的选取 | 第42-43页 |
5.2 基于雷达图分析法的综合诊断 | 第43-45页 |
5.3 基于趋势分析法的详细诊断 | 第45-52页 |
5.3.1 盈利能力的分析诊断 | 第46-47页 |
5.3.2 成长能力的分析诊断 | 第47-48页 |
5.3.3 营运能力的分析诊断 | 第48-49页 |
5.3.4 偿债能力的分析诊断 | 第49-50页 |
5.3.5 获现能力的分析诊断 | 第50-52页 |
第6章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诊断结论 | 第52-57页 |
6.1 公司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6.1.1 销量收入下滑 | 第52页 |
6.1.2 成本费用偏高 | 第52-53页 |
6.1.3 资产运营管理不善 | 第53页 |
6.1.4 研发能力不足 | 第53页 |
6.2 改进建议 | 第53-57页 |
6.2.1 针对销售收入下滑的改进建议 | 第53-54页 |
6.2.2 针对成本费用管理的改进建议 | 第54页 |
6.2.3 针对资产运营管理的改进建议 | 第54-55页 |
6.2.4 针对研发能力不足的改进建议 | 第55-5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