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1.1 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1.1.1 微生物概述 | 第9-10页 |
1.1.2 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意义 | 第10-13页 |
1.2 植物恢复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 | 第13-15页 |
1.3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及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8-23页 |
2.1 样品采集 | 第18页 |
2.2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 第18-20页 |
2.2.1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恢复培养 | 第18页 |
2.2.2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8-19页 |
2.2.3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16S rDNA PCR及RFLP分析 | 第19页 |
2.2.4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16S r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19-20页 |
2.3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 第20-21页 |
2.3.1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温度、盐和pH的耐受性测定 | 第20页 |
2.3.2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胞外酶活性分析 | 第20-21页 |
2.4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21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3-44页 |
3.1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23-24页 |
3.2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分析 | 第24-26页 |
3.3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26-40页 |
3.4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土壤可培养细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 第40-4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4-50页 |
4.1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分析 | 第44-45页 |
4.2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 第45-47页 |
4.3 不同植物恢复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理化特征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