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6页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2章 哈尔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第19-29页 |
2.1 哈尔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基本情况 | 第19-24页 |
2.1.1 城镇职工参保情况 | 第19-20页 |
2.1.2 城镇职工医保资金收支情况 | 第20-22页 |
2.1.3 城镇职工医保满意程度 | 第22-24页 |
2.2 哈尔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2.2.1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覆盖率低 | 第24-25页 |
2.2.2 城镇职工医保资金收支效率低下 | 第25-26页 |
2.2.3 城镇职工医保筹资制度较为浮动 | 第26页 |
2.2.4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欠缺对应的法律保障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哈尔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问题的制度诱因识别 | 第29-36页 |
3.1 制度覆盖方面 | 第29-30页 |
3.1.1 制度覆盖率低导致惠民力度不够 | 第29页 |
3.1.2 制度覆盖面欠广致使医保制度存在不公平处理 | 第29-30页 |
3.2 资金收支制度方面 | 第30-32页 |
3.2.1 收支效率低下导致制度落实时职工维权意识不强 | 第30-31页 |
3.2.2 精准度低致使城镇职工对收支制度存在不满意情绪 | 第31-32页 |
3.3 筹资制度方面 | 第32-33页 |
3.3.1 筹资制度较为浮动导致存在道德风险 | 第32-33页 |
3.3.2 筹资制度完整性差致使筹资效果欠佳 | 第33页 |
3.4 法律保障方面 | 第33-35页 |
3.4.1 欠缺法律保障导致医疗保险有名无实 | 第33-34页 |
3.4.2 法律保障滞后致使城镇职工权益受限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解决哈尔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问题的制度探索 | 第36-44页 |
4.1 成功模式分析 | 第36-41页 |
4.1.1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兼容的商业保险模式 | 第36-37页 |
4.1.2 全方位花销代付的社会保险模式 | 第37页 |
4.1.3 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关联的全民保险模式 | 第37-38页 |
4.1.4 转存储为投保的储蓄保险模式 | 第38-39页 |
4.1.5 全员化保险服务及配套政策 | 第39-40页 |
4.1.6 基于“互联网+”的网上投保制度 | 第40-41页 |
4.2 成功模式的制度启示和借鉴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完善哈尔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对策 | 第44-51页 |
5.1 政府层面 | 第44-47页 |
5.1.1 重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级别待遇差别 | 第44-45页 |
5.1.2 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范围 | 第45页 |
5.1.3 提升城镇职工医保资金收支的效率 | 第45-46页 |
5.1.4 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对应的法律法规 | 第46-47页 |
5.2 医疗机构方面 | 第47-49页 |
5.2.1 加快政府与医疗机构对医疗制度的沟通 | 第47-48页 |
5.2.2 构建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线上互动平台 | 第48页 |
5.2.3 强化周边住宅区的医保信息推广 | 第48-49页 |
5.3 城镇职工方面 | 第49-51页 |
5.3.1 积极参与医疗保险制度宣传讲座 | 第49-50页 |
5.3.2 提升个人对医保制度的思想认知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