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地壳运动GPS速度场高精度数据处理 | 第16-23页 |
2.1 GPS定位测量 | 第16-17页 |
2.1.1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 | 第16-17页 |
2.1.2 测量误差源 | 第17页 |
2.2 GPS基线解算 | 第17-19页 |
2.3 GPS网平差 | 第19-20页 |
2.4 地壳运动GPS速度场 | 第20-23页 |
2.4.1 GPS速度场获取流程 | 第21页 |
2.4.2 全球框架ITRF速度场 | 第21-22页 |
2.4.3 相对于区域板块速度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地壳运动速度场与应变场建立方法 | 第23-31页 |
3.1 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 | 第23-25页 |
3.1.1 全局多项式法 | 第23-24页 |
3.1.2 欧拉矢量法 | 第24页 |
3.1.3 距离反比加权法 | 第24-25页 |
3.2 地壳运动应变场模型 | 第25-31页 |
3.2.1 Delaunay三角形法 | 第25-26页 |
3.2.2 均匀应变模型 | 第26-27页 |
3.2.3 球面最小二乘配置法 | 第27-29页 |
3.2.4 地壳应变特征参数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基于球面最小二乘配置的洋-陆板块交界带地壳形变与应变特征分析. | 第31-43页 |
4.1 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4.2 北美板块边界相对速度场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4.3 基于球面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的北美板块边界应变场特征分析 | 第34-43页 |
4.3.1 北美板块边界GPS协方差函数拟合 | 第34-37页 |
4.3.2 北美板块边界推估速度场特征分析 | 第37-39页 |
4.3.3 北美板块边界应变场特征分析 | 第39-43页 |
第五章 基于球面最小二乘配置的内陆地块交界带地壳运动与应变场特征分析 | 第43-62页 |
5.1 区域GPS站点分布情况 | 第43-44页 |
5.2 环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壳运动速度场特征分析 | 第44-50页 |
5.2.1 相对于欧亚板块速度场与运动特征分析 | 第44-45页 |
5.2.2 区域内部相对运动速度场与运动特征分析 | 第45-47页 |
5.2.3 环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差异性运动分析 | 第47-50页 |
5.3 基于球面最小二乘配置法的环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应变场特征分析 | 第50-62页 |
5.3.1 环鄂尔多斯块体周缘GPS协方差函数拟合 | 第50-52页 |
5.3.2 环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推估速度场特征分析 | 第52-54页 |
5.3.3 环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应变场特征分析 | 第54-58页 |
5.3.4 不同构造带间应变差异特征分析 | 第58-62页 |
第六章 区域地壳运动与形变大陆动力学机制特征分析 | 第62-69页 |
6.1 洋-陆板块交界北美板块边界地壳形变动力学机制 | 第62-64页 |
6.1.1 北美板块边界地质构造特征 | 第62-63页 |
6.1.2 北美板块边界形变动力学机制 | 第63-64页 |
6.2 内陆地块交界环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壳形变动力学机制 | 第64-69页 |
6.2.1 环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质构造特征 | 第65-66页 |
6.2.2 环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形变动力学机制 | 第66-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