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中药植物广西地不容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生物活性物质的抑菌机理研究第15-16页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思路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4页
    2.1 材料第17-19页
        2.1.1 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第17页
        2.1.2 供试动物病原菌第17-18页
        2.1.3 供试植物第18页
        2.1.4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18页
        2.1.5 主要仪器、设备第18-19页
    2.2 方法第19-24页
        2.2.1 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第19-21页
        2.2.2 内生真菌发酵及发酵产物制备第21页
        2.2.3 抑菌活性测定第21-22页
        2.2.4 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中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第22-23页
        2.2.5 抑菌作用机理初步研究第23-24页
        2.2.6 统计分析第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4页
    3.1 广西地不容块根中的内生真菌第24-25页
    3.2 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及其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第25-26页
        3.2.1 6株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第25-26页
        3.2.2 8株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第26页
    3.3 内生真菌DBR-9和DBR-11的抑菌活性第26-32页
        3.3.1 发酵产物萃取分离结果第26-27页
        3.3.2 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第27-32页
    3.4 DBR-9和DBR-11发酵产物中抑菌物质的柱层析分离第32-35页
        3.4.1 DBR-9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初步柱层析分离第32-33页
        3.4.2 DBR-11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成分的柱层析分离第33-35页
    3.5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35-37页
        3.5.1 化合物DBR-9a的结构鉴定第35-36页
        3.5.2 化合物DBR-9b的结构鉴定第36页
        3.5.3 化合物DBR-11a的结构鉴定第36-37页
    3.6 单体成分的抑菌活性第37-40页
        3.6.1 3个化合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抑制活性第37-38页
        3.6.2 3个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毒力第38-39页
        3.6.3 3个化合物对15种动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第39-40页
    3.7 3个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机理第40-44页
        3.7.1 3个化合物对烟草黑胫病菌菌落及菌丝形态的影响第40-41页
        3.7.2 3个化合物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体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第41-42页
        3.7.3 3个化合物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42-44页
4 讨论第44-47页
    4.1 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44页
    4.2 8株广西地不容内生菌的抗菌活性初步筛选第44-45页
    4.3 2株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第45页
    4.4 两种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成分分离第45-46页
    4.5 3个活性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第46页
    4.6 化合物抑菌机理第46-47页
    4.7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47页
    4.8 有待深入的实验研究第47页
5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附录第55-63页
    附录1 广西地不容第55-56页
    附录2 已鉴定的8株内生真菌第56-58页
    附录3 部分内生真菌的对峙实验图第58-59页
    附录4 DBR-9a的~(13)C NMR和~1H NMR图第59-60页
    附录5 DBR-9a的~(13)C NMR和~1H NMR图第60-61页
    附录6 DBR-11a的~(13)C NMR和~1H NMR图第61-62页
    附录7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安市空间规划“多规融合”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配准算法的全景图像拼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