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双塔结构的定义及应用 | 第9-11页 |
1.2.1 双塔结构 | 第9-10页 |
1.2.2 双塔结构的应用 | 第10-11页 |
1.3 双塔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计算模型的研究 | 第11-13页 |
1.3.2 设计软件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及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4 结构抗震试验的研究 | 第15页 |
1.3.5 增设游泳池结构的研究 | 第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7-31页 |
2.1 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2.1.1 静力分析方法 | 第17页 |
2.1.2 反应谱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2.1.3 动力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2 计算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20-23页 |
2.2.1 常用计算机分析软件 | 第20-21页 |
2.2.2 本文选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21-23页 |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和多遇地震下的振型反应谱分析 | 第31-51页 |
3.1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1-41页 |
3.1.1 动力特性概述 | 第31页 |
3.1.2 模态分析理论 | 第31-32页 |
3.1.3 模态分析的实现与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3.1.4 模态分析结果 | 第33-41页 |
3.2 多遇地震下的振型反应谱分析 | 第41-46页 |
3.2.1 概述 | 第41页 |
3.2.2 设计反应谱 | 第41-42页 |
3.2.3 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42-46页 |
3.3 增设游泳池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 | 第51-69页 |
4.1 概述 | 第51页 |
4.2 地震波的选择 | 第51-56页 |
4.2.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 第51-52页 |
4.2.2 本文选取的地震波 | 第52-54页 |
4.2.3 积分方式的选择 | 第54-55页 |
4.2.4 结构阻尼设置 | 第55-56页 |
4.3 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56-67页 |
4.3.1 增设游泳池结构的ETABS和SATWE弹性时程分析对比 | 第56-63页 |
4.3.2 增设游泳池结构和原结构弹性时程分析对比 | 第63-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69-85页 |
5.1 概述 | 第69-70页 |
5.1.1 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 | 第69页 |
5.1.2 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5.2 基本原理 | 第70-72页 |
5.2.1 结构动力方程的建立 | 第70-71页 |
5.2.2 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的分析步骤 | 第71页 |
5.2.3 塑性铰 | 第71-72页 |
5.2.4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72页 |
5.3 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72-84页 |
5.3.1 增设游泳池结构与原结构弹塑性时程结果对比 | 第72-79页 |
5.3.2 塑性铰规律 | 第79-82页 |
5.3.3 剪力墙受力性能及规律 | 第82-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