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盾构法(全断面开挖)论文

地裂缝场地地铁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地层―地面建筑物振动响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6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6-33页
        1.2.1 地铁隧道与地裂缝地层相互作用研究第16-18页
        1.2.2 地铁列车振动荷载研究第18-20页
        1.2.3 隧道―地层―建筑物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第20-32页
        1.2.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32-33页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3-34页
        1.3.1 研究目标第33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33-34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34-36页
第二章 地铁运行引起环境振动的一般理论第36-57页
    2.1 引言第36页
    2.2 地铁引起环境振动的机理第36-38页
    2.3 地铁引起环境振动的传播第38-44页
        2.3.1 土中振动波传播的一般理论第38-43页
        2.3.2 梁板中振动波的传播理论第43页
        2.3.3 地铁振动传播的一般规律第43-44页
    2.4 地铁振动对环境的影响第44-46页
        2.4.1 地铁振动对人体的影响第44-45页
        2.4.2 地铁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第45页
        2.4.3 地铁振动对精密仪器与设备的影响第45-46页
    2.5 地铁引起环境振动的评价第46-56页
        2.5.1 振动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第46-48页
        2.5.2 地铁环境振动评价指标第48-53页
        2.5.3 地铁环境振动限值标准第53-56页
    2.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地铁荷载下盾构隧道―地裂缝―地层相互作用试验第57-118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工程背景第58-62页
        3.2.1 西安地裂缝与地铁线路的分布第58-59页
        3.2.2 地裂缝的活动特征及对地铁工程的影响第59-61页
        3.2.3 穿越地裂缝带的隧道结构措施第61-62页
    3.3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第62-69页
        3.3.1 试验原型概况第62-64页
        3.3.2 试验原理及目的第64-65页
        3.3.3 模型试验相似理论第65-68页
        3.3.4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第68-69页
    3.4 试验模型制作第69-77页
        3.4.1 试验模型概况第69-70页
        3.4.2 模型试验材料第70-73页
        3.4.3 模型边界处理第73-74页
        3.4.4 地裂缝的模拟第74页
        3.4.5 模型制作基本流程第74-77页
    3.5 试验测试内容与测试系统第77-83页
        3.5.1 隧道衬砌动应变测试第77-78页
        3.5.2 隧道衬砌振动加速度测试第78-79页
        3.5.3 隧道与土接触压力和土中应力测试第79-81页
        3.5.4 土中和地表振动加速度测试第81-82页
        3.5.5 数据采集系统第82-83页
    3.6 试验激振系统第83-84页
    3.7 试验加载与测试方案第84-86页
        3.7.1 试验加载方案第84-85页
        3.7.2 试验测试方案第85-86页
    3.8 试验结果分析第86-115页
        3.8.1 数据处理的假定与数据预处理第86页
        3.8.2 隧道动应变响应分析第86-90页
        3.8.3 隧道与土接触压力及土应力分析第90-97页
        3.8.4 模型系统加速度响应分析第97-113页
        3.8.5 隧道―地裂缝―地层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第113-115页
    3.9 本章小结第115-118页
第四章 地裂缝场地盾构隧道―地层动力相互作用数值分析第118-142页
    4.1 引言第118页
    4.2 动力有限元法计算原理与方法第118-121页
        4.2.1 动力有限元法基本原理第118-119页
        4.2.2 动力有限元方程及其解法第119-121页
    4.3 有限元模型建模设计第121-129页
        4.3.1 有限元计算假定第121-122页
        4.3.2 模拟工况及模型尺寸第122-123页
        4.3.3 材料参数与本构关系第123-125页
        4.3.4 单元尺寸及类型第125-126页
        4.3.5 材料阻尼特征第126-127页
        4.3.6 边界条件第127-128页
        4.3.7 加载方案第128-129页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129-140页
        4.4.1 研究内容及部位第129-131页
        4.4.2 土应力及衬砌与土接触压力分析第131-134页
        4.4.3 土体振动加速度响应分析第134-138页
        4.4.4 地铁动荷载对地裂缝的影响分析第138-139页
        4.4.5 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39-140页
    4.5 本章小结第140-142页
第五章 地裂缝场地地铁引起地面建筑物振动的试验与评价第142-165页
    5.1 引言第142页
    5.2 模型试验设计第142-149页
        5.2.1 试验原理及目的第142-143页
        5.2.2 试验相似关系及原型概况第143-145页
        5.2.3 试验模型制作第145-149页
    5.3 试验测试及加载方案第149-151页
        5.3.1 振动加速度的测试第149-150页
        5.3.2 试验加载方案及测试流程第150-151页
    5.4 地面建筑物振动响应结果分析与评价第151-162页
        5.4.1 建筑物模态分析第151-152页
        5.4.2 建筑物振动加速度响应时程与频谱第152-154页
        5.4.3 框架结构振动响应分析与评价第154-157页
        5.4.4 砌体结构振动响应分析与评价第157-160页
        5.4.5 车速对地面建筑物振动的影响分析第160-161页
        5.4.6 隧道―地层―地面建筑物系统传递函数分析第161-162页
    5.5 本章小结第162-165页
第六章 地裂缝场地地铁引起建筑物振动的数值分析及预测方法第165-192页
    6.1 引言第165页
    6.2 基于整体模型的建筑物振动响应数值分析第165-173页
        6.2.1 模拟研究的内容第165-166页
        6.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66-168页
        6.2.3 建筑物模态分析第168-169页
        6.2.4 动力计算结果分析第169-173页
    6.3 建筑结构参数对地铁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第173-186页
        6.3.1 模拟研究的内容第173页
        6.3.2 建模及计算方法第173-178页
        6.3.3 模型的建立及计算参数第178-181页
        6.3.4 动力计算结果分析第181-186页
    6.4 地裂缝场地地铁运行引起环境振动的预测方法第186-190页
        6.4.1 预测方法及原理概述第186-187页
        6.4.2 振动预测的实施方案第187-190页
    6.5 本章小结第190-19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92-197页
    7.1 主要研究成果、建议及创新点第192-195页
        7.1.1 研究成果与结论第192-194页
        7.1.2 相关建议第194-195页
        7.1.3 主要创新点第195页
    7.2 展望第195-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1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10-211页
致谢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互动演化机理研究--以西安为例
下一篇:延安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复活演化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