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影视叙事学研究 | 第11-14页 |
二、国内纪录片叙事研究 | 第14-16页 |
三、城市纪录片叙事研究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城市纪录片:概念、特征和类型 | 第19-24页 |
第一节 城市纪录片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城市纪录片的特征 | 第20页 |
第三节 城市纪录片的类型 | 第20-24页 |
一、城市风貌类纪录片 | 第21页 |
二、城市探秘类纪录片 | 第21-22页 |
三、城市变迁类纪录片 | 第22页 |
四、城市探源类纪录片 | 第22页 |
五、城市亮点类纪录片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城市纪录片的声画分析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城市纪录片画面语言分析 | 第24-26页 |
一、人物与城市意象的紧密结合 | 第24-25页 |
二、强烈写实色调的运用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城市纪录片声音语言分析 | 第26-29页 |
一、城市纪录片的骨骼——解说词分析 | 第26-27页 |
二、城市纪录片的血肉——同期声分析 | 第27-28页 |
三、城市纪录片的烘托——背景音乐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城市变迁类纪录片的叙事分析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典型文本的叙事分析: 《一个人和一座城市》 | 第30-34页 |
一、叙事视角: 全知视角和内部视角相结合 | 第30-31页 |
二、叙事手段: | 第31-33页 |
三、叙事结构: 时空间结合的线性结构 | 第33页 |
四、叙事风格: 纪实风格和情景再现相结合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典型文本的叙事分析: 《运行中国》 | 第34-38页 |
一、叙事视角: 单一视角和第一人称相结合 | 第34-35页 |
二、叙事手段: | 第35-36页 |
三、叙事结构: 复调结构 | 第36-37页 |
四、叙事风格: 纪实风格和故事化叙事相结合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城市变迁类纪录片叙事分析的特点 | 第38-40页 |
一、叙事视角个人化 | 第38页 |
二、叙事手段丰富化 | 第38-39页 |
三、叙事风格故事化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个人纪录片《雄安印象》的创作思考 | 第40-47页 |
第一节 选题阐述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定位和主题 | 第41-42页 |
第三节 《雄安印象》拍摄手法和声画语言运用 | 第42-44页 |
一、强烈的纪录片纪实风格 | 第42-43页 |
二、多景别切换多角度呈现 | 第43-44页 |
三、长镜头和短镜头交织影片节奏 | 第44页 |
第四节 《雄安印象》的叙事特点 | 第44-45页 |
第五节 作品不足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