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

松辽盆地北部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创新点摘要第9-13页
前言第13-25页
    0.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0.2 地热资源概况第15-19页
        0.2.1 地热资源的概念第15页
        0.2.2 地热资源的类型第15-16页
        0.2.3 地热资源的分布第16-18页
        0.2.4 利用方式第18-19页
    0.3 干热岩研究现状第19-22页
        0.3.1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0.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0.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0.5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5-34页
    1.1 自然地理概况第25-26页
    1.2 区域构造背景第26-30页
        1.2.1 构造位置第26页
        1.2.2 构造演化第26-29页
        1.2.3 构造单元划分第29-30页
    1.3 地层特征第30-33页
        1.3.1 基底第30页
        1.3.2 侏罗系第30页
        1.3.3 白垩系第30-32页
        1.3.4 古近系第32页
        1.3.5 新近系第32-33页
    1.4 小结第33-34页
第二章 干热岩分布研究第34-52页
    2.1 大地热流特征第35-38页
    2.2 地温梯度特征第38-42页
        2.2.1 垂向分布特征第38-40页
        2.2.2 平面分布特征第40-42页
    2.3 深部地温分布第42-49页
    2.4 干热岩的分布第49-51页
    2.5 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干热岩形成机理研究第52-72页
    3.1 热源第52-56页
    3.2 热传递方式第56-58页
    3.3 影响因素第58-71页
        3.3.1 深部壳幔结构第58-62页
        3.3.2 断裂第62-66页
        3.3.3 岩浆活动第66-67页
        3.3.4 基底及盖层第67-70页
        3.3.5 水文地质条件第70-71页
    3.4 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干热岩潜力研究第72-80页
    4.1 干热岩资源量预测第72-76页
        4.1.1 计算模型第72-73页
        4.1.2 计算结果第73-76页
    4.2 有利区预测第76-78页
        4.2.1 有利区优选第76-78页
        4.2.2 分类资源量预测第78页
    4.3 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干热岩开采研究第80-101页
    5.1 增强型地热系统第80-87页
        5.1.1 基本概念第80-81页
        5.1.2 热储层建造第81-83页
        5.1.3 采热数值模拟第83-87页
    5.2 模拟计算分析第87-94页
        5.2.1 试验区域概况第87-88页
        5.2.2 模型建立第88-90页
        5.2.3 模拟结果第90-94页
    5.3 采热量研究第94-98页
        5.3.1 计算模型第94-96页
        5.3.2 计算结果第96-98页
    5.4 利用方式第98-99页
    5.5 小结第99-101页
结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0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详细摘要第112-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郁金逆转人胃癌SGC-7901/VCR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19世纪中国戏曲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1789-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