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bHLH转录因子QQ1和QQ2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0页
    1.1 植物转录因子的概述第11-12页
        1.1.1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分类第11-12页
    1.2 拟南芥bHLH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bHLH转录因子的结构第12-13页
        1.2.2 bHLH转录因子的分类第13页
        1.2.3 拟南芥bHLH转录因子的生理功能第13-16页
    1.3 基因编辑技术第16页
    1.4 CRISPR-Cas9技术第16-17页
        1.4.1 CRISPR-Cas9系统的分类和构成第17页
        1.4.2 CRISPR-Cas9系统的作用方式第17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1.5.1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3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QQ1和QQ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0-27页
    2.1 实验方法第20页
    2.2 实验内容第20-21页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0页
        2.2.2 QQ1和QQ2与AtbHLH转录因子的多重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第20-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2.3.1 QQ1和QQ2基因的结构第21页
        2.3.2 QQ1与QQ2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第21-22页
        2.3.3 QQ1和QQ2蛋白的理化性质第22页
        2.3.4 QQ1和QQ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第22页
        2.3.5 QQ1和QQ2蛋白的三级结构预测第22-23页
        2.3.6 QQ1和QQ2在不同的组织的表达模式第23-24页
        2.3.7 QQ1和QQ2与AtbHLH转录因子的多重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第24-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QQ1和QQ2过表达和突变体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分析第27-57页
    3.1 实验材料第27-28页
        3.1.1 植物材料及种植方法第27页
        3.1.2 菌株和质粒第27-28页
        3.1.3 抗体、酶及主要的生化试剂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35页
        3.2.1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第28页
        3.2.2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28-29页
        3.2.3 PCR和RT-PCR第29-31页
        3.2.4 载体的构建第31-34页
        3.2.5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34-35页
        3.2.6 Western杂交技术第35页
    3.3 实验内容第35-44页
        3.3.1 QQ1和QQ2过表达株系的获得及筛选分析第35-39页
        3.3.2 qq1和qq2突变体系的获得及分析第39-44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4-56页
        3.4.1 QQ1和QQ2过表达株系的获得及分析第44-47页
        3.4.2 qq1和qq2突变体株系的获得及分析第47-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QQ1和QQ2的表达特性和功能的研究第57-72页
    4.1 实验材料第57页
        4.1.1 植物材料第57页
    4.2 实验方法第57-58页
        4.2.1 含有GUS的转基因植物的组织化学染色第57页
        4.2.2 烟草的瞬时转化第57-58页
        4.2.3 酵母双杂交实验第58页
    4.3 实验内容第58-63页
        4.3.1 QQ1和QQ2的表达特异性研究第58-61页
        4.3.2 QQ1和QQ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61页
        4.3.3 QQ1和QQ2与PRE1在酵母体内相互作用的研究第61-62页
        4.3.4 QQ1和QQ2过表达植株的RNA-seq分析第62-63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63-71页
        4.4.1 QQ1和QQ2的表达特性研究第63-66页
        4.4.2 QQ1和QQ2的亚细胞定位第66页
        4.4.3 QQ1和QQ2与PRE1在酵母体内相互作用的研究第66-67页
        4.4.4 QQ1和QQ2过表达植株的RNA-seq数据分析第67-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第72-74页
    5.1 结论第72-73页
    5.2 下一步研究计划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附录1 论文中用到的引物第81-84页
附录2 QQ1、QQ2与AtbHLHTF的多重序列比第84-88页
附录3 各种培养基和溶液配置第88-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嗜热转氨酶的克隆表达及表征
下一篇:额济纳旗植被地上生物量对地下水埋深与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