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地方财政潜在风险和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地方财政风险概述 | 第18-26页 |
2.1 地方财政概述 | 第18-22页 |
2.1.1 地方财政理论 | 第18-20页 |
2.1.2 我国地方财政发展轨迹 | 第20-22页 |
2.1.3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 第22页 |
2.2 地方财政风险概述 | 第22-26页 |
2.2.1 地方财政风险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地方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23-24页 |
2.2.3 近年来地方财政存在的主要潜在风险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财政收支状况及潜在风险 | 第26-36页 |
3.1 杭州市财政收入情况 | 第26-30页 |
3.1.1 财政收入情况 | 第26-29页 |
3.1.2 财政收入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3.1.3 财政收入潜在风险 | 第30页 |
3.2 杭州市财政支出情况 | 第30-34页 |
3.2.1 财政支出情况 | 第30-32页 |
3.2.2 财政支出构成成分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3.2.3 财政支出潜在风险 | 第33-34页 |
3.3 财政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财政危机 | 第34-36页 |
3.3.1 财政收支失衡 | 第34-35页 |
3.3.2 债务负担沉重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地方财政潜在风险成因 | 第36-40页 |
4.1 财政体制存在缺陷 | 第36-37页 |
4.1.1 政治体制和财政体制无法配合运行 | 第36页 |
4.1.2 “营改增”税务改革带来潜在风险 | 第36-37页 |
4.2 地方政府管理问题 | 第37-38页 |
4.2.1 地方政府风险意识淡薄 | 第37页 |
4.2.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藏财政风险 | 第37-38页 |
4.2.3 地方财政风险缺少约束监督机制 | 第38页 |
4.3 地方财政法制不健全 | 第38页 |
4.4 经济发展问题 | 第38-40页 |
4.4.1 地方经济发展配套体系不发达 | 第38-39页 |
4.4.2 绑在房地产经济上的地方经济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地方财政潜在风险管理分析 | 第40-49页 |
5.1 杭州市防范地方财政潜在风险的对策 | 第40-43页 |
5.1.1 提升地方财政管理职能 | 第40-41页 |
5.1.2 助推地方经济迅速发展 | 第41-43页 |
5.1.3 规范地方债务管理 | 第43页 |
5.2 防范地方财政潜在风险取得的成就 | 第43-45页 |
5.2.1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 第43-44页 |
5.2.2 财政资金保障有力 | 第44-45页 |
5.3 地方财政潜在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第45-49页 |
第六章 进一步防范地方财政潜在风险的建议 | 第49-54页 |
6.1 规范土地出让收入 | 第49-50页 |
6.2 地方财政体制相关建议 | 第50-51页 |
6.2.1 完善地方财政体制 | 第50-51页 |
6.2.2 建立地方财政风险管理体系 | 第51页 |
6.3 地方财政机制相关建议 | 第51-52页 |
6.3.1 提高地方政府风险防范意识 | 第51-52页 |
6.3.2 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 | 第52页 |
6.3.3 加强地方财政风险监督机制 | 第52页 |
6.4 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法制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