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9页 |
1.1 配位聚合物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概念 | 第11页 |
1.2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1-12页 |
1.3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 | 第12-17页 |
1.4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应用前景 | 第17-26页 |
1.4.1 荧光及其传感材料 | 第17-18页 |
1.4.2 光电磁器件 | 第18-21页 |
1.4.3 气体储存及分离材料 | 第21-24页 |
1.4.4 复合材料 | 第24-26页 |
1.5 刚性羧酸类及氮杂环羧酸类配体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策略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9页 |
第二章 2-(1,2,4-三氮唑)-4-吡啶甲酸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研究 | 第39-57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2.3 配合物的合成与测定 | 第40-46页 |
2.3.1 配合物1-5的合成 | 第40-43页 |
2.3.2 配合物晶体数据精修与结构的测定 | 第43-4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2.4.1 配合物1-5的结构描述 | 第46-50页 |
2.4.2 配合物1-5的PXRD及热重分析 | 第50-51页 |
2.4.3 配合物1-3的荧光性质 | 第51-52页 |
2.4.4 配合物4和5的磁学性质 | 第52-53页 |
2.5 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第三章 基于5-(1,2,4-三氮唑)-3-吡啶甲酸构筑的配合物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 第57-89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8-5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8-5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3.3 配合物的合成与测定 | 第59-68页 |
3.3.1 配合物6-12的合成 | 第59-63页 |
3.3.2 配合物晶体数据精修与结构的测定 | 第63-6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8-81页 |
3.4.1 配合物6-12的结构描述 | 第68-74页 |
3.4.2 配体和金属簇之间不同的配位模式对结构的影响 | 第74-76页 |
3.4.3 配合物6-12的PXRD及热重分析 | 第76-78页 |
3.4.4 荧光性质 | 第78页 |
3.4.5 阴离子检测 | 第78-81页 |
3.5 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第四章 两例多孔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其对CO_2和CH_4的选择性吸附研究 | 第89-107页 |
4.1 引言 | 第89-90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90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9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90页 |
4.3 配合物的合成与测定 | 第90-93页 |
4.3.1 配合物13和14的合成 | 第90-92页 |
4.3.2 配合物晶体数据精修与结构的测定 | 第92-9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3页 |
4.4.1 配合物13和14的结构分析 | 第93-95页 |
4.4.2 配合物13和14的PXRD及热稳定性 | 第95-96页 |
4.4.3 配合物13和14的吸附性质 | 第96-102页 |
4.4.4 配合物13和14的荧光性质 | 第102-103页 |
4.5 小结 | 第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第五章 静电纺丝法制备MOFs复合纤维薄膜的前期探索 | 第107-111页 |
5.1 引言 | 第107页 |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07-108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107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107-108页 |
5.3 MOF-5复合纤维薄膜的制备 | 第108页 |
5.4 MOF-5复合薄膜的结果与讨论 | 第108-109页 |
5.5 小结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1页 |
结论 | 第111-113页 |
附录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