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19页 |
1.5.1 研究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基本思路 | 第19页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6.1 选题创新 | 第19页 |
1.6.2 思路创新 | 第19-20页 |
第2章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概述 | 第20-36页 |
2.1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提出 | 第20-21页 |
2.2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观 | 第21-23页 |
2.2.2 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 | 第23-25页 |
2.2.3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发展思想 | 第25-30页 |
2.3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形成的实践基础 | 第30-36页 |
2.3.1 现行机制无法满足新的发展需要 | 第30-31页 |
2.3.2 国内经济转型遇发展瓶颈 | 第31-32页 |
2.3.3 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国际新形势 | 第32-36页 |
第3章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 | 第36-50页 |
3.1 开放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 第36-41页 |
3.1.1“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 | 第36-37页 |
3.1.2 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 第37-38页 |
3.1.3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集中表达 | 第38-41页 |
3.2 开放发展理念的基本目标 | 第41-44页 |
3.2.1 夯实和平发展道路之基 | 第41-42页 |
3.2.2 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 第42-43页 |
3.2.3 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 第43-44页 |
3.3 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 第44-50页 |
3.3.1 自贸区建设打造开放平台 | 第44-45页 |
3.3.2“一带一路”奠定战略格局 | 第45-47页 |
3.3.3 亚投行、丝路基金提供金融支撑 | 第47-50页 |
第4章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特点 | 第50-56页 |
4.1 以人民为中心 | 第50-51页 |
4.1.1 人民是社会的主体 | 第50页 |
4.1.2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第50页 |
4.1.3“以人民为中心”无分国界 | 第50-51页 |
4.2 着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 第51-53页 |
4.2.1 内外联动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52页 |
4.2.2 内外联动发展的基本要求 | 第52-53页 |
4.3 紧密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 第53-56页 |
4.3.1 以新发展理念布局“两个一百年” | 第53-54页 |
4.3.2 开放发展理念契合新时代发展需要 | 第54-56页 |
第5章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意义 | 第56-64页 |
5.1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 | 第56-58页 |
5.1.1 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 | 第56页 |
5.1.2 丰富和扩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56-58页 |
5.2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意义 | 第58-64页 |
5.2.1 有利于形成对外开放新机制 | 第58-59页 |
5.2.2 有利于创新经济增长新模式 | 第59-60页 |
5.2.3 有利于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 第60-61页 |
5.2.4 有利于构筑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 第61-6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