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动机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范围 | 第13-17页 |
一、艺术品金融化的定义 | 第13-15页 |
二、本文研究重点 | 第15页 |
三、其它需要辨析的概念 | 第15-17页 |
第四节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五节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第一章 艺术品金融化的形式及其发展过程 | 第19-43页 |
第一节 艺术品投资基金 | 第19-30页 |
一、非机构化的艺术品私募投资基金(艺术品私人投资团体) | 第19-20页 |
二、机构化的艺术品投资基金 | 第20-30页 |
(一) 公募型艺术品共同基金 | 第21-26页 |
(二) 艺术品私募股权基金 | 第26-29页 |
(三) 私募型艺术品对冲基金 | 第29页 |
(四) 艺术品组合基金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艺术品交易所(艺术品股票) | 第30-32页 |
一、法国的艺术品交易所(Art Exchange) | 第30-32页 |
二、卢森堡的SplitArt~(TM)艺术品交易所 | 第32页 |
第三节 艺术品金融借贷业务 | 第32-36页 |
一、银行业的艺术品金融借贷服务 | 第32-33页 |
二、拍卖行的金融借贷服务 | 第33-36页 |
三、专门的艺术品金融公司 | 第36页 |
第四节 中国的艺术品金融化形式 | 第36-43页 |
一、艺术品私募基金 | 第36-40页 |
二、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 第40-43页 |
第二章 艺术品被金融化的原因及过程 | 第43-63页 |
第一节 艺术品投资需求的增长 | 第43-47页 |
一、对抗通货膨胀的选择 | 第44页 |
二、高价带来的投机行为 | 第44-46页 |
三、投资组合理论的兴起 | 第46-47页 |
第二节 金融界对艺术品投资的认可过程 | 第47-61页 |
一、艺术品价格信息提供服务的出现:增加了艺术品市场透明度 | 第47-49页 |
二、艺术品指数的出现:对艺术品投资进行量化的尝试 | 第49-51页 |
三、艺术品投资的经济学研究:对艺术品投资的进一步量化和科学化 | 第51-57页 |
四、艺术品投资的机构化发展:投资行为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尝试 | 第57-61页 |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金融化 | 第61-63页 |
第三章 艺术品金融化程度及进一步金融化的可能性 | 第63-82页 |
第一节 艺术品金融化程度不高 | 第63-69页 |
一、艺术品基金整体表现不佳 | 第63-67页 |
二、未出现真正意义的艺术品金融衍生品 | 第67-69页 |
第二节 开发艺术品金融衍生品的设想 | 第69-75页 |
一、ACDS (Art Credit Default Swap,艺术品信用违约互换) | 第69-72页 |
二、艺术品总收益互换(Total Return Art Swap) | 第72-75页 |
第三节 艺术品进一步金融化的难点 | 第75-82页 |
一、艺术品指数的缺陷 | 第75-78页 |
二、艺术品市场缺乏流动性 | 第78-79页 |
三、对艺术世界的依赖 | 第79-8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2-89页 |
第一节 艺术品金融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 第82页 |
第二节 艺术品金融化的合法性有待进一步增加 | 第82-85页 |
一、艺术品金融化经历了被合法化的过程 | 第82-84页 |
二、艺术品金融化有待进一步合法化 | 第84-85页 |
第三节 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独特性 | 第85-87页 |
一、艺术品基金的融资特点突出 | 第85-86页 |
二、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欠缺法理依据的金融创新 | 第86-87页 |
第四节 借鉴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经验的意义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附录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