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交通流建模及其仿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2 城市道路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拟 | 第11-16页 |
2.1 元胞自动机 | 第11-12页 |
2.2 交通流参数 | 第12-13页 |
2.3 经典NS单车道模型 | 第13-16页 |
3 考虑前车速度和安全系数交通流模型 | 第16-21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16页 |
3.2 模型建立 | 第16-17页 |
3.2.1 车辆换道规则 | 第16页 |
3.2.2 车辆更新规则 | 第16-17页 |
3.3 模拟与分析 | 第17-2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4 考虑前车速度和安全距离交通流模型 | 第21-26页 |
4.1 问题提出 | 第21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21-22页 |
4.2.1 车辆更新规则 | 第21-22页 |
4.2.2 车辆换道规则 | 第22页 |
4.3 模拟与分析 | 第22-2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5 交通流模型评价与分析 | 第26-30页 |
5.1 引言 | 第26页 |
5.2 改进TOPSIS法模型建立 | 第26-28页 |
5.2.1 构造初始数据矩阵 | 第26页 |
5.2.2 处理指标 | 第26页 |
5.2.3 确定正负理想解 | 第26-27页 |
5.2.4 确定指标权重 | 第27-28页 |
5.2.5 确定评价值距离 | 第28页 |
5.2.6 确定相对接近度 | 第28页 |
5.2.7 对相对接近度排序 | 第28页 |
5.3 模型评价分析 | 第28-2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30-3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0-3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附录A 主要符号说明 | 第37-38页 |
附录B 部分编程代码 | 第38-40页 |
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