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克罗诺杆菌简介 | 第15页 |
1.2 分类 | 第15页 |
1.3 克罗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16页 |
1.3.1 菌落特性 | 第15页 |
1.3.2 生化特征 | 第15-16页 |
1.4 克罗诺杆菌的污染分布 | 第16页 |
1.5 克罗诺杆菌的抗性 | 第16-17页 |
1.5.1 干燥与渗透压耐性 | 第16页 |
1.5.2 氧化耐性 | 第16-17页 |
1.5.3 酸性耐性 | 第17页 |
1.6 生物膜的形成 | 第17-18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7.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页 |
1.7.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随机突变体库发掘克罗诺杆菌渗透压耐性的相关基因 | 第19-34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19-20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4页 |
2.2.1 建立随机突变体库 | 第20-21页 |
2.2.2 筛选渗透压耐性发生改变的突变株 | 第21页 |
2.2.3 突变株突变位点的确认 | 第21-23页 |
2.2.4 渗透压胁迫下野生株WT与筛选出的突变株的生物膜实验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3页 |
2.3.1 随机突变体库的建立 | 第24-26页 |
2.3.2 筛选渗透压胁迫耐性发生改变的突变株 | 第26页 |
2.3.3 突变株突变位点的确定 | 第26-28页 |
2.3.4 渗透压胁迫下生物膜的形成 | 第28-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随机突变体库发掘克罗诺杆菌干燥耐性的相关基因 | 第34-44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4-35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35页 |
3.2 方法 | 第35-37页 |
3.2.1 菌种活化 | 第35页 |
3.2.2 筛选干燥耐性发生改变的突变株 | 第35-36页 |
3.2.3 突变株突变位点的确认 | 第36页 |
3.2.4 干燥胁迫下野生株WT与筛选出的突变株的生物膜实验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3.3.1 筛选干燥胁迫耐性发生改变的突变株 | 第37-38页 |
3.3.2 突变株突变位点的确定 | 第38-40页 |
3.3.3 干燥胁迫下生物膜的形成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基于随机突变体库发掘克罗诺杆菌氧化应激胁迫耐性的相关基因 | 第44-56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4-45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4.2 方法 | 第45-47页 |
4.2.1 菌种活化 | 第45页 |
4.2.2 筛选氧化胁迫应激耐性发生改变的突变株 | 第45-46页 |
4.2.3 突变株突变位点的确认 | 第46页 |
4.2.4 氧化应激胁迫下野生株WT与筛选出的突变株的生物膜实验 | 第46-4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5页 |
4.3.1 筛选氧化应激胁迫耐性发生改变的突变株 | 第47-48页 |
4.3.2 突变株突变位点的确定 | 第48-50页 |
4.3.3 氧化应激胁迫下生物膜的形成 | 第50-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随机突变体库发掘克罗诺杆菌酸性胁迫耐性的相关基因 | 第56-68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56-57页 |
5.1.1 材料与试剂 | 第56-57页 |
5.1.2 仪器与设备 | 第57页 |
5.2 方法 | 第57-59页 |
5.2.1 菌种活化 | 第57页 |
5.2.2 筛选酸性胁迫耐性发生改变的突变株 | 第57-58页 |
5.2.3 突变株突变位点的确认 | 第58页 |
5.2.4 酸性胁迫下野生株WT与筛选出的突变株的生物膜实验 | 第58-5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7页 |
5.3.1 筛选酸性胁迫耐性发生改变的突变株 | 第59-60页 |
5.3.2 突变株突变位点的确定 | 第60-62页 |
5.3.3 酸性胁迫下生物膜的形成 | 第62-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