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目的第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一)有关影子银行定义的研究第13-14页
        (二)有关影子银行监管的研究第14-15页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一)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页
    五、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6-18页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国外影子银行概述第18-22页
    一、影子银行的起源和发展第18-20页
        (一)影子银行的起源第18-19页
        (二)影子银行的发展第19-20页
    二、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及特征第20-22页
        (一)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第20-21页
        (二)影子银行的特征第21-22页
第三章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表现形式第22-32页
    一、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第22-23页
        (一)金融抑制第22页
        (二)利率市场化的推动第22-23页
        (三)规避监管和同业竞争第23页
        (四)货币政策的波动第23页
    二、影子银行的范围、特征及规模第23-26页
        (一)影子银行的范围第23-24页
        (二)影子银行的特征第24-25页
        (三)影子银行的规模估算第25-26页
    三、我国影子银行代表性业务第26-32页
        (一)传统银行表外业务第26-27页
        (二)民间借贷第27-29页
        (三)信托业务第29-30页
        (四)小额贷款公司第30-32页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2-44页
    一、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第32-35页
        (一)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第32-34页
        (二)缓解宏观调控的流动性压力第34页
        (三)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第34-35页
    二、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一)民间金融存在的风险第36页
        (二)影子银行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第36-37页
    三、影子银行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7-44页
        (一)模型的选择第37页
        (二)变量的选取与统计数据的说明第37-38页
        (三)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第38-44页
第五章 促进影子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第44-49页
    一、影子银行体系国外监管分析第44-45页
        (一)美国第44页
        (二)欧盟第44-45页
    二、影子银行体系国内监管分析第45-46页
        (一)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出现的问题第45-46页
        (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建议第46页
    三、促进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第46-49页
        (一)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第46页
        (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第46-47页
        (三)鼓励金融创新第47页
        (四)加强信托、担保机制的构建,完善金融结构体系第47页
        (五)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面板数据的湖南省地市经济计量评价
下一篇:我国城镇不同收入阶层通胀福利成本差异的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