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鱼类性别决定 | 第10-15页 |
1.1.1 鱼类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 | 第10-11页 |
1.1.2 鱼类环境性别决定(TSD) | 第11-13页 |
1.1.2.1 温度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 第12页 |
1.1.2.2 PH对鱼类性别的影响 | 第12-13页 |
1.1.2.3 密度对鱼类性别的影响 | 第13页 |
1.1.3 同体和性逆转 | 第13页 |
1.1.4 鱼类相关的性别决定基因 | 第13-14页 |
1.1.5 相关激素对鱼类性别比例的影响 | 第14-15页 |
1.1.6 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鱼类雄性化的研究 | 第15页 |
1.2 鱼类原始性腺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1 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 | 第15-16页 |
1.2.2 原始性腺的形成 | 第16-17页 |
1.3 鱼类性腺的分化 | 第17-18页 |
1.4 性别鉴定的研究 | 第18-19页 |
1.5 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的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1.6 红鳍东方魨的分类地位、形态及经济价值 | 第20-21页 |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低温诱导红鳍东方魨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 第22-2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2-23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1.2.1 低温处理 | 第23页 |
1.2.2 性腺组织学切片与观察 | 第23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2 结果 | 第23-27页 |
2.1 原始性腺的发育 | 第23-24页 |
2.2 卵巢的分化 | 第24-26页 |
2.3 精巢的分化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29页 |
3.1 红鳍东方鲀性腺的分化方式 | 第27页 |
3.2 红鳍东方鲀低温处理时间 | 第27-28页 |
3.3 温度对红鳍东方鲀性腺早期分化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低温诱导红鳍东方魨雄性化的研究 | 第29-4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3页 |
1.1 材料 | 第29-30页 |
1.1.1 实验用鱼 | 第29页 |
1.1.2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1.1.3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1.2 方法 | 第30-33页 |
1.2.1 人工催产和受精 | 第30-31页 |
1.2.2 低温处理 | 第31页 |
1.2.3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1页 |
1.2.4 苗种培育 | 第31-32页 |
1.2.5 生长速度的测量 | 第32页 |
1.2.6 生理性别的鉴别 | 第32页 |
1.2.7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2 结果 | 第33-42页 |
2.1 红鳍东方魨生理性别的鉴别 | 第33-34页 |
2.2 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2.3 不同温度下不同处理组的雄性化比例以及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2.4 不同温度对不同实验组200日龄体长与体重的影响 | 第38-39页 |
2.5 不同温度下不同实验组的生长分析 | 第39-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3.1 温度对红鳍东方鲀生长速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 温度对红鳍东方魨雄性比例的影响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