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概述 | 第16页 |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1-32页 |
2.1 关于有限元基本理论介绍 | 第21-22页 |
2.2 ANSYS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22-31页 |
2.2.1 模型单元的选择 | 第24-27页 |
2.2.2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27-29页 |
2.2.3 钢梁和混凝土楼板空间协同工作 | 第29页 |
2.2.4 模型的试验拟合 | 第29-30页 |
2.2.5 本论文的基本有限元模型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组合梁有效宽度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 | 第32-58页 |
3.1 概述 | 第32页 |
3.2 精细有限元模型及基本定义 | 第32-34页 |
3.3 组合梁钢框架体系中压型钢板型楼板的有效宽度 | 第34-42页 |
3.3.1 正弯矩作用下楼板的有效宽度 | 第34-38页 |
3.3.2 负弯矩作用下楼板的有效宽度 | 第38-42页 |
3.4 组合梁钢框架体系中钢筋桁架楼板的有效宽度 | 第42-50页 |
3.4.1 正弯矩作用下楼板的有效宽度 | 第42-46页 |
3.4.2 负弯矩作用下楼板的有效宽度 | 第46-50页 |
3.5 关于钢筋桁架楼板中围压作用的讨论 | 第50-53页 |
3.6 有效宽度公式拟合 | 第53-57页 |
3.6.1 正弯矩作用下有效宽度的公式拟合 | 第53-55页 |
3.6.2 负弯矩作用下有效宽度的公式拟合 | 第55-5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组合梁刚度放大系数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 | 第58-71页 |
4.1 概述 | 第58页 |
4.2 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组合梁刚度放大系数 | 第58-64页 |
4.2.1 有限元模型及基本定义 | 第58-60页 |
4.2.2 正弯矩作用下组合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 | 第60-63页 |
4.2.3 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 | 第63-64页 |
4.3 钢筋桁架楼板组合梁刚度放大系数 | 第64-68页 |
4.3.1 有限元模型和其基本定义 | 第64-65页 |
4.3.2 正弯矩作用下组合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 | 第65-67页 |
4.3.3 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 | 第67-68页 |
4.4 公式拟合 | 第68-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页 |
5.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