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西安皂河污染情况 | 第9-10页 |
1.1.2 河道水质生态修复技术 | 第10-11页 |
1.1.3 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技术应用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复合人工湿地的概述 | 第15-33页 |
2.1 人工湿地的类型及构成 | 第15-18页 |
2.1.1 人工湿地的类型 | 第15-16页 |
2.1.2 人工湿地的组成 | 第16-18页 |
2.2 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 | 第18-20页 |
2.2.1 人工湿地对SS的去除 | 第18页 |
2.2.2 人工湿地有机物污染物的去除 | 第18页 |
2.2.3 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 | 第18-19页 |
2.2.4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 | 第19-20页 |
2.3 人工湿地的组合类型 | 第20-30页 |
2.3.1 垂直流与水平流人工湿地的组合 | 第20-24页 |
2.3.2 两个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组合 | 第24-26页 |
2.3.3 HF与VF组合的多级复合湿地 | 第26-28页 |
2.3.4 表流与其他类型人工湿地的组合 | 第28-30页 |
2.4 复合人工湿地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 | 第30-31页 |
2.5 表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高污染河水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33-35页 |
3.1.1 实验材料及装置 | 第33-34页 |
3.1.2 运行管理方式 | 第34页 |
3.1.3 供试污水特性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2.1 表流-潜流型复合人工湿地的实验 | 第35页 |
3.2.2 基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 第35页 |
3.2.3 基质对磷的等温吸附实验 | 第35-37页 |
4 基质对磷的吸附性能比较 | 第37-43页 |
4.1 基质的物理性质 | 第37页 |
4.2 基质的元素成分 | 第37-39页 |
4.3 基质的等温吸附特性 | 第39-42页 |
4.3.1 基质对磷的等温吸附能力 | 第39-41页 |
4.3.2 基质的等温吸附拟合分析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复合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 | 第43-49页 |
5.1 复合湿地系统对SS的去除分析 | 第43页 |
5.2 复合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分析 | 第43-44页 |
5.2.1 对BOD5的去除 | 第43页 |
5.2.2 对COD的去除 | 第43-44页 |
5.3 复合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分析 | 第44-45页 |
5.3.1 对NH3-N的去除 | 第44页 |
5.3.2 对TN的去除 | 第44-45页 |
5.4 复合湿地系统对磷的去除分析 | 第45-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复合系统中各级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 | 第49-53页 |
6.1 各级湿地对SS及有机物的去除 | 第49页 |
6.2 各级湿地对氮磷的去除 | 第49-5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7 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