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蚜虫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对黄瓜花叶病毒(CMV)传播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黄瓜花叶病毒的分类地位第10页
    1.2 黄瓜花叶病毒的危害第10页
    1.3 黄瓜花叶病毒的传播方式第10-11页
    1.4 影响黄瓜花叶病毒的传播效率的因素第11-13页
        1.4.1 蚜虫的生活史对病毒传播效率的影响第11页
        1.4.2 蚜虫的取食习性对病毒传播效率的影响第11页
        1.4.3 寄主植物对病毒传播效率的影响第11-12页
        1.4.4 环境条件对病毒传播效率的影响第12页
        1.4.5 昆虫内共生菌对传毒效率的影响第12-13页
    1.5 蚜虫与黄瓜花叶病毒的互作关系第13-15页
        1.5.1 蚜虫的介体种群第13页
        1.5.2 蚜虫传播病毒的类型第13-15页
    1.6 黄瓜花叶病毒对寄主植物及蚜虫的影响第15-17页
        1.6.1 CMV对寄主植物的影响第16页
        1.6.2 植物病毒对介体昆虫的影响第16-17页
    1.7 蚜虫内共生菌Buchnera第17-21页
        1.7.1 Buchnera对植物病毒传播的影响第17-20页
        1.7.2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内共生菌对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1-35页
    2.1 试验材料第21页
        2.1.1 植物和昆虫材料第21页
        2.1.2 主要试剂第21页
        2.1.3 其他各种抗生素、试剂、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见附录。第21页
        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30页
        2.2.1 无毒桃蚜的繁殖第21-22页
        2.2.2 桃蚜内共生菌Buchnera的鉴定第22-26页
        2.2.3 抗生素处理对桃蚜内共生菌的影响第26-29页
        2.2.4 内共生菌含量降低对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9-30页
    2.3 内共生菌对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2.3.1 Buchnera的鉴定结果第30页
        2.3.2 抗生素处理对桃蚜内共生菌的影响结果与分析第30-31页
        2.3.3 内共生菌含量降低对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2.4 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黄瓜花叶病毒对桃蚜内共生菌的影响第35-47页
    3.1 试验材料第35页
        3.1.1 植物材料第35页
        3.1.2 主要试剂第35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3.2 试验方法第35-40页
        3.2.1 黄瓜花叶病毒对植物防御的影响第35-38页
        3.2.2 黄瓜花叶病毒对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8-39页
        3.2.3 黄瓜花叶病毒对桃蚜内共生菌的影响第39-40页
    3.3 黄瓜花叶病毒对桃蚜内共生菌的影响第40-44页
        3.3.1 CMV接种症状表现第40页
        3.3.2 病毒量的测定第40-41页
        3.3.3 JA和SA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第41页
        3.3.4 PI和GUS活性测定第41-42页
        3.3.5 黄瓜花叶病毒对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第42-44页
        3.3.6 黄瓜花叶病毒对桃蚜Buchnera含量的的影响第44页
    3.4 讨论第44-47页
第四章 桃蚜内共生菌对植物挥发物及桃蚜选择性的影响第47-53页
    4.1 试验材料第47页
        4.1.1 主要试剂第47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47页
    4.2 试验方法第47-49页
        4.2.1 内共生菌含量降低对蚜虫选择性的影响第47-48页
        4.2.2 内共生菌含量不同的蚜虫取食辣椒对植株挥发物的影响第48-49页
        4.2.3 带毒蚜虫取食辣椒对植株挥发物的影响第49页
        4.2.4 差异挥发物对蚜虫选择性的影响第49页
    4.3 内共生菌对植物挥发物及桃蚜选择性影响的结果分析第49-51页
        4.3.1 内共生菌含量降低对桃蚜选择性的影响第49页
        4.3.2 被不同处理的蚜虫取食后的寄主植物挥发物差异第49-50页
        4.3.3 差异挥发物对蚜虫选择性的影响第50-51页
    4.4 讨论第51-53页
第五章 全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4页
附录1 本实验涉及的重要缩略词及中文对照第64-65页
附录2 本实验所用溶液及培养基的配方第65-66页
附录3 常用生化试剂及仪器第66-68页
致谢第68-70页
作者简介第70-71页
攻读期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沼泽红假单胞菌GJ-22的叶际定殖与植物促生、抗病毒诱导作用
下一篇:湖南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水稻品种抗瘟基因型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