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箱梁的剪力滞效应 | 第10-13页 |
1.2.1 箱形梁受力分析 | 第10-11页 |
1.2.2 剪力滞效应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剪力滞效应研究理论 | 第17-27页 |
2.1 解析理论 | 第17-23页 |
2.1.1 协调函数法 | 第17页 |
2.1.2 正交异性板法 | 第17-18页 |
2.1.3 比拟杆法 | 第18页 |
2.1.4 能量变分法 | 第18-23页 |
2.2 数值分析法 | 第23-24页 |
2.2.1 有限元法 | 第23-24页 |
2.2.2 有限条法 | 第24页 |
2.2.3 有限段法 | 第24页 |
2.3 模型试验 | 第24-25页 |
2.4 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的数值修正方法 | 第25-26页 |
2.4.1 收缩徐变对应力分析的影响 | 第25页 |
2.4.2 收缩徐变应变的剔除方法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单箱单室截面连续梁桥悬臂施工阶段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27-43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7-30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3.1.2 施工方案 | 第28-30页 |
3.2 有限元模型参数选择 | 第30-32页 |
3.2.1 模型单元选取 | 第30-31页 |
3.2.2 材料参数 | 第31页 |
3.2.3 计算荷载参数 | 第31-32页 |
3.2.4 支座边界条件模拟 | 第32页 |
3.3 有限元模型结果分析 | 第32-40页 |
3.3.1 有限元模型建模过程 | 第32-34页 |
3.3.2 最大悬臂状态施工荷载下的剪力滞系数 | 第34-39页 |
3.3.3 箱梁沿桥跨剪力滞系数变化 | 第39-40页 |
3.4 施工过程中主梁的实测剪力滞系数 | 第40-41页 |
3.4.1 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案 | 第40页 |
3.4.2 4-4断面实测剪力滞系数 | 第40-41页 |
3.4.3 5-5断面实测剪力滞系数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单箱双室截面连续刚构梁桥悬臂施工阶段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43-61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3-46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43-44页 |
4.1.2 施工方案 | 第44-46页 |
4.2 有限元模型参数选择 | 第46-47页 |
4.2.1 模型单元选取 | 第46页 |
4.2.2 材料参数 | 第46-47页 |
4.2.3 计算荷载参数 | 第47页 |
4.2.4 支座边界条件模拟 | 第47页 |
4.3 有限元模型结果分析 | 第47-55页 |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 | 第48-49页 |
4.3.2 最大悬臂状态施工荷载下的剪力滞系数 | 第49-52页 |
4.3.3 箱梁沿桥跨剪力滞系数变化 | 第52-55页 |
4.4 施工过程中主梁的实测剪力滞系数 | 第55-56页 |
4.4.1 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案 | 第55页 |
4.4.2 2号梁端截面实测剪力滞系数 | 第55-56页 |
4.4.3 10号梁端截面实测剪力滞系数 | 第56页 |
4.5 横隔板对剪力滞系数的影响 | 第56-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