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7页 |
1.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2.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 第17页 |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7-19页 |
1.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1.主要创新 | 第19页 |
2.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概念、功能和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一)相关概念、功能 | 第21-22页 |
1.村级集体经济的概念 | 第21页 |
2.村级集体经济的功能 | 第21-22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1.产权理论 | 第23-24页 |
2.交易费用理论 | 第24-25页 |
3.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7页 |
二、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 | 第27-35页 |
(一)改革开放前的集体经济 | 第27-31页 |
1.农村集体化探索时期(1949-1958年) | 第27-30页 |
2.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年) | 第30-31页 |
(二)改革开放后的集体经济 | 第31-35页 |
1.改革开放初期集体经济缺位时期(1978-1992年) | 第31-32页 |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形式多样化时期(1992年至今) | 第32-35页 |
三、广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 第35-47页 |
(一)广西村级集体经济概况 | 第35-37页 |
1.广西农村地区经济概况 | 第35页 |
2.广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 第35-37页 |
(二)广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 第37-40页 |
1.承包租赁型 | 第37-38页 |
2.产业带动型 | 第38页 |
3.资金入股型 | 第38-39页 |
4.服务创收型 | 第39页 |
5.休闲旅游型 | 第39-40页 |
(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证分析 | 第40-46页 |
1.被调研地区集体经济状况 | 第40-42页 |
2.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四)广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评述 | 第46-47页 |
四、广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47-57页 |
(一)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 第47-49页 |
1.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搭便车问题 | 第47-48页 |
2.对集体经济的错误认识 | 第48-49页 |
(二)生产要素匮乏 | 第49-52页 |
1.缺乏启动资金 | 第49-50页 |
2.集体缺乏可以支配的土地 | 第50-51页 |
3.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 第51-52页 |
(三)缺乏完善的产权和相关制度 | 第52-54页 |
1.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内成员的产权地位不平等 | 第52页 |
2.委托-代理链中有机会主义倾向 | 第52-54页 |
3.缺乏持续而有效的扶持政策 | 第54页 |
(四)制约广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特殊因素 | 第54-57页 |
1.缺乏对特色资源的利用,产业链单一 | 第55页 |
2.贫困村区位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 第55-57页 |
五、广西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发展路径 | 第57-66页 |
(一)加强宣传,鼓励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探索,激发农户的积极性 | 第57-58页 |
1.加大宣传指导力度,破除“搭便车”的思想 | 第57-58页 |
2.鼓励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 第58页 |
(二)发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所需资源 | 第58-62页 |
1.利用“三权分置”政策加强土地流转,为集体经济提供土地支撑 | 第58-60页 |
2.加强行政村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带头人”和职业农民 | 第60-61页 |
3.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 | 第61-62页 |
(三)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配套制度 | 第62-64页 |
1.完善产权制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第62-63页 |
2.赋予集体经济组织相对独立的发展权,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 第63-64页 |
3.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 第64页 |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广西的比较优势 | 第64-66页 |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位交通等条件 | 第64-65页 |
2.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注释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