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中山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1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2.2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3 对相关理论研究的评述第18-20页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21页
        1.4.1 论文研究思路第20页
        1.4.2 论文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 论文创新之处第21页
    1.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2-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5页
        2.1.1 社会管理体制第22页
        2.1.2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第22-23页
        2.1.3 地方政府第23-24页
        2.1.4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第24-25页
    2.2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基础第25-28页
        2.2.1 治理理论第25-27页
        2.2.2 善治理论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中山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和亮点第29-39页
    3.1 中山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第29-35页
        3.1.1 中山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现状第29-32页
        3.1.2 中山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内容第32-35页
    3.2 中山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亮点第35-37页
        3.2.1 创新社会和谐保健体制第35页
        3.2.2 率先探索社会矛盾化解协同体制第35-36页
        3.2.3 率先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第36页
        3.2.4 创新农村社区自治体制第36-37页
        3.2.5 创新社会力量动员体制第37页
        3.2.6 率先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第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中山市政府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的不足第39-47页
    4.1 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依然存在第39-40页
        4.1.1 户籍制度下的身份差异第39页
        4.1.2 社会管理压力巨增第39页
        4.1.3 社会治安问题凸显和违法犯罪活动增多第39-40页
    4.2 利益调处体制需进一步完善第40-41页
        4.2.1 矛盾排查体制存在问题第40页
        4.2.2 诉求表达体制存在问题第40页
        4.2.3 利益调处的工作责任追究体制存在问题第40-41页
    4.3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障碍还较多第41-45页
        4.3.1 社会组织在登记时仍有较多困难,条件较苛刻第41页
        4.3.2 政府投入明显不足第41-42页
        4.3.3 政府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的力度较小第42-43页
        4.3.4 监管标准不统一第43-44页
        4.3.5 对社会组织的全面公正地评估难以进行第44-45页
    4.4 创新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第45-46页
        4.4.1 社区居委会职责不清第45页
        4.4.2 社区服务系统不完善第45页
        4.4.3 缺乏人才支撑第45-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国内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经验和借鉴第47-55页
    5.1 国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经验和借鉴第47-50页
        5.1.1 美国社会管理体制第47-48页
        5.1.2 德国社会管理体制第48-50页
    5.2 国内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经验和借鉴第50-54页
        5.2.1 上海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第50-51页
        5.2.2 深圳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第51-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中山市政府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第55-64页
    6.1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促进中山人与外来人的融合第55-57页
        6.1.1 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第55页
        6.1.2 完善积分入户政策第55-56页
        6.1.3 探索新中山人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第56页
        6.1.4 进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第56-57页
    6.2 创新社会利益调处体制第57-58页
        6.2.1 创新矛盾排查体制第57页
        6.2.2 创新诉求表达体制第57-58页
        6.2.3 创新社会矛盾调处体制第58页
    6.3 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体制空间第58-61页
        6.3.1 放宽社会组织的准入条件,降低登记门槛第58-59页
        6.3.2 资金保障来源多元化第59-60页
        6.3.3 全力制定和落实《具备承接政府职能的社会组织目录》第60页
        6.3.4 制定监管制度,改革监管内容第60页
        6.3.5 建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第60-61页
    6.4 创新社区治理体制第61-63页
        6.4.1 完善社区治理体制第61-62页
        6.4.2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2+8+N”模式第62-63页
    6.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一第68-69页
附录二第69-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省博罗县农村“三资”管理研究
下一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传播实践--基于深圳市政府媒体沟通创新案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