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前言 | 第7-9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8页 |
| ·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 第8页 |
| ·本研究的目标与假设 | 第8-9页 |
| ·研究目标 | 第8页 |
| ·研究假设 | 第8-9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9-18页 |
| ·态度界定 | 第9-10页 |
| ·内隐态度的概念 | 第10-11页 |
| ·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 | 第11-12页 |
| ·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 | 第12-14页 |
| ·性态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8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3 实证研究 | 第18-38页 |
| ·研究一:性态度量表SOS 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 第18-24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18-20页 |
| ·对象 | 第18-19页 |
| ·工具 | 第19页 |
| ·施测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20-24页 |
| ·SOS 中文版得分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 ·信度分析 | 第22页 |
| ·效度分析 | 第22-24页 |
| ·研究二:内隐和外显性态度的测量及相互关系 | 第24-38页 |
| ·刺激材料的获得和评定 | 第24-27页 |
| ·评定对象 | 第24-25页 |
| ·刺激材料 | 第25页 |
| ·评定方法 | 第25-26页 |
| ·数据分析和结果 | 第26-27页 |
| ·内隐性态度和外显性态度的测量 | 第27-31页 |
| ·内隐联想测验的编制 | 第27页 |
| ·大学生外显性态度的测评 | 第27页 |
| ·大学生内隐性态度的测评 | 第27-31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31-38页 |
| ·大学生对性态度的外显测量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 ·大学生对性的内隐态度的IAT 测量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 ·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与外显性态度的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 4 讨论 | 第38-42页 |
| ·SOS 量表结构 | 第38页 |
| ·关于外显性态度和内隐性态度的测量结果 | 第38-40页 |
| ·大学生外显性态度的测量结果 | 第38-39页 |
| ·大学生内隐性态度的测量结果 | 第39页 |
| ·外显和内隐性态度测量结果比较 | 第39-40页 |
| ·研究结果对性健康教育的意义 | 第40-42页 |
| 5 结论 | 第42-43页 |
| 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3-44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3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一 | 第48-51页 |
| 附录二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