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CaMnO3和Ca3Co4O9氧化物热电材料的掺杂及热电性能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6-44页
    1.1 课题背景第16-21页
    1.2 热电材料的基本理论第21-31页
        1.2.1 热电效应第21-24页
            1.2.1.1 Seebeck效应第21-22页
            1.2.1.2 Peltier效应第22-23页
            1.2.1.3 Thomson效应第23-24页
            1.2.1.4 Kelvin关系式第24页
        1.2.2 热电材料基本参数的建立第24-27页
        1.2.3 热电材料的散射机制和效应第27-29页
        1.2.4 提高热电材料的性能第29-31页
            1.2.4.1 禁带宽度第29页
            1.2.4.2 载流子浓度第29-30页
            1.2.4.3 降低材料的热导率第30-31页
    1.3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1-33页
    1.4 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3-42页
        1.4.1 失配型层状Co基氧化物第34-39页
            1.4.1.1 Na_xCo_2O_4系热电材料第35-36页
            1.4.1.2 Bi_2Sr_3Co_2O_x热电材料第36-37页
            1.4.1.3 Ca_3Co_4O_9热电材料第37-39页
        1.4.2 CaMnO_3材料第39-40页
        1.4.3 ZnO材料第40-41页
        1.4.4 SrTiO_3材料第41-42页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42-44页
        1.5.1 课题选题的意义第42页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42-44页
第2章 热电材料性能的表征第44-53页
    2.1 样品密度测试第44页
    2.2 X射线衍射(XRD)第44页
    2.3 扫描电镜(SEM)第44-45页
    2.4 霍尔系数(Hall)第45页
    2.5 电输运性能第45-51页
    2.6 热导率第51页
    2.7 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第51-53页
第3章 CaMnO_3体系材料的掺杂及热电性能研究第53-91页
    3.1 样品的制备第54-56页
    3.2 Ca位单掺杂Ca_(1-x)Er_xMnO_3体系的热电性能第56-64页
        3.2.1 Ca_(1-x)Er_xMnO_3样品制备过程中的结构分析第56-62页
        3.2.2 Ca_(1-x)Er_xMnO_3样品的电输运性能第62-64页
    3.3 Ca位双掺杂Ca_(0.98-x)Er_(0.02)Re_xMnO_3(Re=La、Sm、Yb)体系的热电性能第64-83页
        3.3.1 Ca_(0.98-x)Er_(0.02)Re_xMnO_3样品的结构分析第65-71页
        3.3.2 Ca_(0.98-x)Er_(0.02)Re_xMnO_3样品电输运性能第71-81页
        3.3.3 Ca_(0.9)Er_(0.08)Re_(0.02)MnO_3(Re=La、Sm、Yb)热导率性能测试第81-83页
    3.4 Ca、Mn位双掺杂Ca_(1-x)Er_xMn_(1-x)Ta_xO_3体系的热电性能第83-88页
        3.4.1 Ca_(1-x)Er_xMn_(1-x)Ta_xO_3样品的结构分析第83-84页
        3.4.2 Ca_(1-x)Er_xMn_(1-x)Ta_xO_3样品的热电性能第84-88页
    3.5 本章小结第88-91页
第4章 Ca_3Co_4O_9体系材料的掺杂及热电性能研究第91-125页
    4.1 样品的制备第91-96页
    4.2 Co位单掺杂Ca_3Co_(4-x)Re_xO_9(Re=Cu、Fe)体系的研究第96-105页
        4.2.1 Ca_3Co_(4-x)Re_xO_9样品的结构分析第97-99页
        4.2.2 Ca_3Co_(4-x)Re_xO_9样品的热电性能第99-105页
    4.3 Ca、Co位双掺杂Ca_(3-x)Re_xCo_(3.9)Fe_(0.1)O_9(Re=Ag、Sr、Yb)体系的研究第105-119页
        4.3.1 Ca_(3-x)Re_xCo_(3.9)Fe_(0.1)O_9样品的结构分析第105-108页
        4.3.2 Ca_(3-x)Re_xCo_(3.9)Fe_(0.1)O_9样品的电输运性能第108-115页
        4.3.3 Ca_(3-x)Ag_xCo_(3.9)Fe_(0.1)O_9样品的热导率第115-119页
    4.4 全氧化物热电器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119-123页
        4.4.1 热电器件的制备第119-121页
        4.4.2 器件性能测试第121-123页
    4.5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25-128页
    5.1 结论第125-127页
    5.2 展望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N型大π共轭结构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下一篇:咪唑类聚离子液体材料的制备、修复及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