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第二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基础及其发展 | 第14-20页 |
第一节 生活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14-17页 |
一、生活美学思想的西方渊源 | 第14-15页 |
二、生活美学思想的中国渊源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一、启蒙阶段 | 第17页 |
二、日本游学的学术滋养 | 第17-18页 |
三、生活美学思想的形成 | 第18页 |
四、生活美学思想的升华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20-38页 |
第一节 生活美学思想的三个维度 | 第20-26页 |
一、物质生活 | 第20-22页 |
二、艺术生活 | 第22-25页 |
三、宗教生活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 | 第26-33页 |
一、崇高与超越:“绝缘说” | 第27-29页 |
二、素朴与天真:“童心说” | 第29-30页 |
三、天人合一:“同情心” | 第30-33页 |
第二节 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的特质 | 第33-38页 |
一、生活的趣味性 | 第33-34页 |
二、广泛的社会性 | 第34-35页 |
三、超越的宗教性 | 第35-38页 |
第四章 丰子恺生活美学的现代意义 | 第38-45页 |
第一节 在现代生活的价值旨趣 | 第38-42页 |
一、回归生命的本真 | 第38-39页 |
二、追求和谐统一的生命境界 | 第39-41页 |
三、弘扬“万物平等”的人生观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在实践中涵养升华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