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梅毒概述 | 第16-20页 |
1.1.1 梅毒的起源 | 第16页 |
1.1.2 梅毒的病原学特征 | 第16-17页 |
1.1.3 梅毒的免疫学基础 | 第17页 |
1.1.4 梅毒的传播途径 | 第17-18页 |
1.1.5 梅毒的临床分期和特征 | 第18-19页 |
1.1.6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 第19页 |
1.1.7 梅毒的治疗 | 第19-20页 |
1.2 梅毒的流行现状 | 第20-22页 |
1.2.1 国外梅毒流行现状 | 第20-21页 |
1.2.2 中国梅毒流行现状 | 第21页 |
1.2.3 吉林省梅毒流行现状 | 第21-22页 |
1.3 妊娠合并梅毒 | 第22-24页 |
1.3.1 妊娠合并梅毒流行现况 | 第22-23页 |
1.3.2 妊娠合并梅毒与APOs | 第23-24页 |
1.4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24-25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 资料来源 | 第25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2.1.2 妊娠合并梅毒的定义和APOs的判定 | 第25页 |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25-27页 |
2.2.1 调查表的设计 | 第25-26页 |
2.2.2 资料的收集方法 | 第26页 |
2.2.3 调查表的填写和数据的录入 | 第26页 |
2.2.4 调查表的内容 | 第26-27页 |
2.2.5 Apgar评分定义 | 第27页 |
2.3 质量控制 | 第27页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9-47页 |
3.1 2013年~2017年该院住院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发生情况 | 第29页 |
3.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第29-31页 |
3.2.1 年龄特征 | 第29-30页 |
3.2.2 民族特征 | 第30页 |
3.2.3 职业特征 | 第30-31页 |
3.2.4 居住地特征 | 第31页 |
3.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生育史和月经史情况 | 第31-33页 |
3.3.1 生育史特征 | 第31-33页 |
3.3.2 月经史特征 | 第33页 |
3.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孕期、孕产和围产情况 | 第33-34页 |
3.4.1 孕期情况 | 第33-34页 |
3.4.2 孕产情况 | 第34页 |
3.4.3 围产情况 | 第34页 |
3.5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梅毒实验室检查结果 | 第34-35页 |
3.6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生化学指标 | 第35-37页 |
3.7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所娩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和APOs | 第37-38页 |
3.7.1 新生儿基本情况 | 第37页 |
3.7.2 APOs | 第37-38页 |
3.8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各项因素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38-45页 |
3.8.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APOs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3.8.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APOs的生育史特征分析 | 第39-40页 |
3.8.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APOs的月经史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3.8.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41-42页 |
3.8.5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妊娠期异常诊断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42页 |
3.8.6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RPR检测结果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42-43页 |
3.8.7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孕期驱梅治疗情况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43页 |
3.8.8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生化学指标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43-45页 |
3.9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APOs的多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7-55页 |
4.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4.1.1 流行现状 | 第47-48页 |
4.1.2 人群特征 | 第48-49页 |
4.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孕期、围产及新生儿基本情况 | 第49-51页 |
4.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APOs发生率 | 第51页 |
4.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APOs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4.4.1 患者妊娠期抗梅毒治疗情况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52-53页 |
4.4.2 患者RPR检测结果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53页 |
4.4.3 患者CRP指标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53-54页 |
4.4.4 患者ALB指标与APOs发生的关系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