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鄂豫皖边区党的建设研究(1927-1932)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20页
    (一)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第11-13页
        1. 理论意义第11页
        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3. 学术价值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18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2. 海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三)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18-20页
        1.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8页
        2. 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3. 论文创新点第19-20页
一、鄂豫皖边区党组织创建与发展的历史沿革第20-29页
    (一) 马克思主义在鄂豫皖边区的传播第20-21页
        1. 马克思主义在鄂东地区的传播第20-21页
        2. 马克思主义在豫南地区的传播第21页
        3. 马克思主义在皖西地区的传播第21页
    (二) 鄂豫皖边区党组织的创建第21-24页
        1. 鄂东地区党组织的创建第22页
        2. 豫南地区党组织的创建第22-23页
        3. 皖西地区党组织的创建第23-24页
    (三)党的统一领导在鄂豫皖边区的形成第24-29页
        1.鄂东、豫南、皖西党组织的建设第24-25页
        2.党的统一领导在边区的初步形成第25-26页
        3.党的统一领导在边区正式确立第26-29页
二、鄂豫皖边区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探索第29-45页
    (一) 边区党组织在思想建设上的实践探索第29-34页
        1.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第30-32页
        2.开展政策、方针教育第32-33页
        3.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第33-34页
    (二) 边区党组织在组织建设上的实践探索第34-39页
        1. 坚持党员标准,提高党员质量第34-36页
        2. 健全巡视制度,完善组织体系第36-37页
        3.调整组织关系,强化党的领导第37-39页
    (三) 边区党组织在作风建设上的实践探索第39-45页
        1.开展党纪、党风建设第40-41页
        2.密切联系群众第41-42页
        3.批评与教育兼顾第42-45页
三、鄂豫皖边区党的建设的历史成就及张国焘“左”倾冒险主义对边区党的建设的破坏第45-52页
    (一) 鄂豫皖边区党的建设的历史成就第45-48页
        1.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第45-46页
        2.锻造了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强战斗力的人民军队第46-48页
        3.培育出不朽的大别山革命精神第48页
    (二) 张国焘“左”倾冒险主义对边区党的建设的破坏第48-52页
        1. 对张国焘“左”倾冒险主义本质的认识。第49-50页
        2. 张国焘“左”倾冒险主义对边区党的建设的破坏第50-52页
四、1927-1932年鄂豫皖边区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第52-58页
    (一) 1927—1932年鄂豫皖边区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52-55页
        1.坚持党建理论同党建实际相结合第52-53页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53-54页
        3.坚持完善党的监督体系第54-55页
    (二) 1927—1932年鄂豫皖边区党的建设的历史教训第55-58页
        1.必须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坚持民主与集中相集合第56页
        2. 必须增强高级干部的党性锤炼,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前国有企业腐败的治理路径研究
下一篇: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制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