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斜拉桥风致振动响应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斜拉桥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概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1.3 桥梁抗风理论的发展 | 第16-19页 |
1.3.1 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1.3.2 风洞试验 | 第18-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近地风特性及桥梁风致振动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近地风特性 | 第20-28页 |
2.2.1 平均风特性 | 第20-23页 |
2.2.2 脉动风特性 | 第23-28页 |
2.3 桥梁风致振动 | 第28-30页 |
2.3.1 驰振 | 第29页 |
2.3.2 颤振 | 第29页 |
2.3.3 涡激振动 | 第29-30页 |
2.3.4 抖振 | 第30页 |
2.4 桥梁抖振研究方法及现状 | 第30-33页 |
2.4.1 频域法 | 第30-32页 |
2.4.2 时域法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脉动风场的数值模拟 | 第34-45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线性滤波法 | 第34-37页 |
3.3 斜拉桥风场数值模拟 | 第37-43页 |
3.3.1 风场模拟的参数选取 | 第39-40页 |
3.3.2 风场模拟结果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及静风荷载响应 | 第45-61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工程概况与动力特性分析 | 第45-53页 |
4.2.1 工程概况 | 第45-46页 |
4.2.2 成桥状态动力特性分析 | 第46-53页 |
4.2.3 施工状态动力特性分析 | 第53页 |
4.3 桥梁静风荷载响应 | 第53-59页 |
4.3.1 静风荷载的形成 | 第54页 |
4.3.2 静风荷载的施加 | 第54-55页 |
4.3.3 静风荷载响应 | 第55-59页 |
4.4 计算结果复核 | 第59-60页 |
4.4.1 成桥状态下主跨内力及位移检验 | 第59-60页 |
4.4.2 最大单悬臂主跨内力及位移检验 | 第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大跨度斜拉桥抖振时域分析 | 第61-92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三分力系数 | 第61-63页 |
5.3 脉动风荷载的时域化 | 第63-69页 |
5.3.1 抖振力的时域化 | 第63-66页 |
5.3.2 自激力的时域化 | 第66-69页 |
5.4 成桥状态抖振时域分析 | 第69-74页 |
5.4.1 抖振位移计算结果 | 第69-72页 |
5.4.2 抖振内力计算结果 | 第72-74页 |
5.4.3 结论 | 第74页 |
5.5 施工阶段抖振时域分析 | 第74-79页 |
5.5.1 抖振位移计算结果 | 第74-77页 |
5.5.2 抖振内力计算结果 | 第77-78页 |
5.5.3 结论 | 第78-79页 |
5.6 抖振响应影响因素研究 | 第79-87页 |
5.6.1 气动导纳函数的影响 | 第79-82页 |
5.6.2 风攻角的影响 | 第82-85页 |
5.6.3 平均风速的影响 | 第85-87页 |
5.7 紊流积分尺度的影响 | 第87-9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2-95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件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