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余热排出泵诱导噪声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实验研究 | 第12-14页 |
1.2.3 数值研究 | 第14-16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流动诱导噪声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流动诱导噪声机理 | 第18-20页 |
2.2.1 离心泵内流动诱导噪声来源 | 第18-19页 |
2.2.2 离心泵内声源分析 | 第19-20页 |
2.3 声学数值模拟方法 | 第20-24页 |
2.3.1 直接法 | 第20页 |
2.3.2 混合法 | 第20-24页 |
2.4 流动诱导噪声声学方程 | 第24-25页 |
2.4.1 Lighthill基础方程 | 第24-25页 |
2.4.2 Lighthill声类比理论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余热排出泵流动诱导噪声数值计算 | 第26-38页 |
3.1 余热排出泵模型 | 第26页 |
3.2 余热排出泵流场计算 | 第26-34页 |
3.2.1 余热排出泵流体域模型 | 第26-27页 |
3.2.2 计算域网格划分 | 第27-29页 |
3.2.3 网格无关性验证及湍流模型选择 | 第29-30页 |
3.2.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0页 |
3.2.5 计算过程设置 | 第30页 |
3.2.6 余热排出泵模型验证 | 第30-32页 |
3.2.7 非定常流场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 第32-34页 |
3.3 余热排出泵声场计算 | 第34-36页 |
3.3.1 声学模型及网格建立 | 第34页 |
3.3.2 材料属性 | 第34-35页 |
3.3.3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5页 |
3.3.4 计算过程设置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余热排出泵流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52页 |
4.1 定常流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4.1.1 静压分布对比分析 | 第38页 |
4.1.2 湍流动能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4.1.3 相对速度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4.2 非定常流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4.3 非定常流场压力脉动分析 | 第43-50页 |
4.3.1 额定流量工况下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 第43-46页 |
4.3.2 非额定流量工况下压力脉动分析 | 第46-49页 |
4.3.3 压力脉动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余热排出泵声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5.1 声源特性分析 | 第52-55页 |
5.1.1 声源时域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5.1.2 声源频域特性分析 | 第53-55页 |
5.2 监测点处声压级分析 | 第55-56页 |
5.3 不同流量工况的声压级分析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余热排出泵噪声优化 | 第58-64页 |
6.1 噪声优化的常用方法 | 第58页 |
6.2 余热排出泵噪声优化方案 | 第58-62页 |
6.2.1 余热排出泵外特性参数对比 | 第59-60页 |
6.2.2 余热排出泵内部流态对比 | 第60-61页 |
6.2.3 余热排出泵声压级分析 | 第61-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7.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