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第12-13页 |
一、宋代山水画中屋宇“画理”的构建 | 第13-23页 |
(一)山水画中屋宇的“观察之理”说 | 第13-18页 |
1.山之楼观,以标佳境之理 | 第13-15页 |
2.壮丽深远之理 | 第15-18页 |
(二)山水画中屋宇的“安置之理”说 | 第18-23页 |
1.依水势而建 | 第18-19页 |
2.依山势而建 | 第19-21页 |
3.因地域而建 | 第21-23页 |
二、宋代山水画中屋宇“画法”的透析 | 第23-38页 |
(一)构图之法 | 第23-28页 |
1.“T”字形布局 | 第23-25页 |
2.“一”字形布局 | 第25-26页 |
3.全局式与截图式的章法布局 | 第26-28页 |
(二)笔墨之法 | 第28-32页 |
1.范宽——“以墨笼染”的铁屋形象 | 第28-31页 |
2.郭熙——“以笔引之”施于楼宇之法 | 第31页 |
3.马远——“用笔整饬”之法 | 第31-32页 |
(三)透视之法 | 第32-38页 |
1.郭熙的“三远”与韩拙“三远” | 第33-35页 |
2.沈括的“以大观小” | 第35-38页 |
三、后世对宋代山水画中屋宇“理”与“法”的践行与发展 | 第38-49页 |
(一)“理”与“法”的辩证关系 | 第38-40页 |
(二)宋之后影响画理与画法发展的因素 | 第40-43页 |
(三)屋宇绘画语言的践行 | 第43-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