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TPACK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困境第13-14页
        1.1.2 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缺乏针对性第14-15页
        1.1.3 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第15页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第15-17页
        1.2.1 研究问题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框架第17-19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9-51页
    2.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解析第19-27页
        2.1.1 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第19-21页
        2.1.2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第21-22页
        2.1.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专长提升第22-24页
        2.1.4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第24-27页
    2.2 教师知识相关理论第27-43页
        2.2.1 学科教学知识第27-31页
        2.2.2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第31-38页
        2.2.3 数学教学知识第38-40页
        2.2.4 TPACK与其他教师知识理论的概念辨析第40-43页
    2.3 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第43-51页
        2.3.1 教学的理解第43-44页
        2.3.2 教学策略第44-51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51-67页
    3.1 理论框架的建构第51-56页
        3.1.1 理论的嬗变第51-53页
        3.1.2 研究框架的建构第53-54页
        3.1.3 数学教学的关键要素框架的建构第54-56页
    3.2 研究方法第56-60页
        3.2.1 第一阶段:专家教师的教学专长探究第56-57页
        3.2.2 第二阶段:新手教师的成长路径分析第57-58页
        3.2.3 第三阶段: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第58-60页
    3.3 研究环境与参与人员第60-61页
    3.4 教学任务第61-62页
        3.4.1 专家教师的教学任务第61-62页
        3.4.2 新手教师的教学任务第62页
    3.5 编码与分析第62-67页
        3.5.1 结构的编码第63页
        3.5.2 表征的编码第63-64页
        3.5.3 问题的编码第64-65页
        3.5.4 技术的编码第65页
        3.5.5 编码困难第65-66页
        3.5.6 编码的信度第66-67页
第4章 基于KMT的专家教师教学策略第67-109页
    4.1 结构第67-72页
        4.1.1 结构的时间比例分析第68-69页
        4.1.2 结构的功能目标分析第69-70页
        4.1.3 仿例题设计的特征第70-72页
    4.2 表征第72-84页
        4.2.1 教材表征分类第72-74页
        4.2.2 表征的编列第74-77页
        4.2.3 表征的出现第77-84页
    4.3 问题第84-97页
        4.3.1 深度问题的类型第84-85页
        4.3.2 深度问题的出现第85-89页
        4.3.3 深度问题的教学目的第89-90页
        4.3.4 深度问题的教学支持第90-94页
        4.3.5 深度问题的支持结构第94-97页
    4.4 技术第97-101页
        4.4.1 技术的应用第97-99页
        4.4.2 技术的功能第99-101页
    4.5 讨论第101-109页
        4.5.1 课堂教学的框架:迭代进阶第101-102页
        4.5.2 课堂教学的节点:表征进阶第102-103页
        4.5.3 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进阶第103-105页
        4.5.4 课堂教学的支持:技术进阶第105-109页
第5章 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探究第109-125页
    5.1 课堂教学结构第109-112页
        5.1.1 新手教师:步骤的限定第109-110页
        5.1.2 专家教师:灵活的处理第110-112页
    5.2 课堂教学表征第112-115页
        5.2.1 表征的类型第112-113页
        5.2.2 表征结构第113-115页
    5.3 课堂深度问题第115-120页
        5.3.1 问题的编列第115-116页
        5.3.2 问题的设计第116-119页
        5.3.3 问题的理答第119-120页
    5.4 课堂信息技术第120-121页
        5.4.1 新手教师:使用到应用第120-121页
        5.4.2 专家教师:应用到整合第121页
    5.5 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进阶第121-125页
        5.5.1 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阶段第121-123页
        5.5.2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模型第123-125页
第6章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进阶第125-142页
    6.1 职前教师教学专长培养的现状与困境第125-127页
        6.1.1 教材理解的本位主义第126页
        6.1.2 教学设计的功利主义第126-127页
    6.2 “怎样教学表?”第127-129页
    6.3 “怎样教学表?”的自我对话第129-133页
        6.3.1 读懂教材第129-130页
        6.3.2 制定计划第130-131页
        6.3.3 实施设计第131-132页
        6.3.4 反思检验第132-133页
    6.4 干预第133页
    6.5“怎样教学表?”的应用策略与效果第133-140页
        6.5.1 “怎样教学表?”的学习第134-136页
        6.5.2 “怎样教学表?”的使用第136-137页
        6.5.3 “怎样教学表?”的应用第137-138页
        6.5.4 “怎样教学表?”的效果第138-140页
    6.6 师范生专业提升模型第140-142页
第7章 研究结论第142-155页
    7.1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第143-144页
    7.2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第144-145页
        7.2.1 丰富教师知识第144页
        7.2.2 提升教学执行力第144-145页
    7.3 教师专业发展的深思第145-151页
        7.3.1 对师范教育的审思第145-146页
        7.3.2 教师教育的实践系统策略第146-151页
    7.4 教师专业发展的展望第151-154页
        7.4.1 重视职前教育的效果迁移第151页
        7.4.2 构建结构化的教师教育成长支持计划第151-152页
        7.4.3 减少教师教育规划的重叠第152-153页
        7.4.4 面向课程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第153-154页
        7.4.5 走向反思性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第154页
    7.5 研究反思与局限第154-155页
        7.5.1 研究方法的反思第154页
        7.5.2 研究内容的局限第154-155页
附录第155-158页
    附录1 专家老师课后访谈问题第155-156页
    附录2 新手教师课后访谈问题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及实践研究
下一篇:复合结构磁光材料的非互易性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