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HPMA 药物载体的发展 | 第14-16页 |
1.3 靶向 HPMA 共聚物的发展 | 第16-21页 |
1.4 高支化聚乙烯载体的合成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含有磺胺二甲基嘧啶基团的 HPMA 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以及肿瘤靶向性研究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31页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2 含有磺胺二甲基嘧啶基团的 HPMA 共聚物的制备 | 第25-28页 |
2.2.2.1 APMA-DTPA 单体的合成(1) | 第25-26页 |
2.2.2.2 MA-SMZ 单体的合成(2) | 第26页 |
2.2.2.3 聚(HPMA)-DTPA 的合成(3) | 第26-27页 |
2.2.2.4 聚(HPMA)-SMZ-DTPA 的合成(4) | 第27-28页 |
2.2.3 用99mTc 放射性核素标记 DTPA,聚(HPMA)-DTPA 和聚(HPMA)-SMZ-DTPA 共聚物 | 第28-30页 |
2.2.4 体内分布试验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含有苯乙基取代的α-苊二亚胺镍(II)配合物催化高支化聚乙烯载体的合成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8页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3.2.1.1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3.2.1.2 测试方法和仪器 | 第34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8页 |
3.2.2.1 苯胺 1a 的合成 | 第35-36页 |
3.2.2.2 苯胺 1b 的合成 | 第36页 |
3.2.2.3 配体 2a 的合成 | 第36页 |
3.2.2.4 配体 2b 的合成 | 第36-37页 |
3.2.2.5 NiBr_2(DME)的合成 | 第37页 |
3.2.2.6 配合物 3a 的合成 | 第37页 |
3.2.2.7 配合物 3b 的合成 | 第37-38页 |
3.2.3 乙烯聚合实验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3.3.1 配合物的单晶衍射分析 | 第38-41页 |
3.3.2 催化乙烯聚合反应研究 | 第41-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含有苯乙基取代的α-丁二亚胺镍(II)配合物催化高支化聚乙烯载体的合成 | 第45-59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50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45-46页 |
4.2.1.1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4.2.1.2 测试方法和仪器 | 第46页 |
4.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6-50页 |
4.2.2.1 苯胺 1a 的合成 | 第47-48页 |
4.2.2.2 苯胺 1b 的合成 | 第48页 |
4.2.2.3 配体 2a 的合成 | 第48页 |
4.2.2.4 配体 2b 的合成 | 第48-49页 |
4.2.2.5 NiBr_2(DME)的合成 | 第49页 |
4.2.2.6 配合物 3a 的合成 | 第49-50页 |
4.2.2.7 配合物 3b 的合成 | 第50页 |
4.2.3 乙烯聚合实验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4.3.1 配体及配合物的单晶衍射分析 | 第50-55页 |
4.3.2 催化乙烯聚合反应研究 | 第55-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5页 |
附件 | 第75-8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