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某变质岩区稀土矿床成因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 存在的问题与选题依据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法 | 第16-17页 |
1.4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9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19-25页 |
2.2 区域构造 | 第25-27页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27-28页 |
2.4 区域变质岩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9-32页 |
3.1 矿区地层 | 第29-30页 |
3.2 矿区构造 | 第30-31页 |
3.3 矿体特征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矿石矿物学特征 | 第32-50页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 第32-33页 |
4.2 矿物学特征 | 第33-36页 |
4.3 矿物化学成分 | 第36-41页 |
4.4 小结 | 第41-50页 |
第五章 成岩时代与全岩地球化学 | 第50-61页 |
5.1 LA-ICP-MS锆石U-Pb定年 | 第50页 |
5.2 测试结果 | 第50-53页 |
5.3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 第53-59页 |
5.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稀土元素浸取实验 | 第61-64页 |
6.1 样品采集 | 第61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61-63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63页 |
6.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64-67页 |
7.1 变质岩原岩恢复 | 第64-65页 |
7.2 稀土元素来源 | 第65页 |
7.3 成矿机制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