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分析测试方法 | 第13-14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2.区域地质 | 第15-23页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5-16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2页 |
2.2.1 区域构造 | 第16-17页 |
2.2.2 区域地层 | 第17-21页 |
2.2.3 区域岩浆岩 | 第21-22页 |
2.3 区域矿产 | 第22-23页 |
3.矿区地质 | 第23-29页 |
3.1 马庄山金矿 | 第24-25页 |
3.2 玉峰金矿点 | 第25-26页 |
3.3 南坡子泉金矿点 | 第26页 |
3.4 修翁哈拉金矿点 | 第26-29页 |
4.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53页 |
4.1 石英斑岩 | 第29-34页 |
4.1.1 岩相学特征 | 第29-31页 |
4.1.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1-32页 |
4.1.3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32-33页 |
4.1.4 锆石U-Pb定年 | 第33-34页 |
4.2 英安岩 | 第34-36页 |
4.2.1 岩相学特征 | 第34-35页 |
4.2.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5页 |
4.2.3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35-36页 |
4.3 霏细斑岩 | 第36-37页 |
4.3.1 岩相学特征 | 第36页 |
4.3.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6-37页 |
4.3.3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37页 |
4.4 角闪安山岩 | 第37-42页 |
4.4.1 岩相学特征 | 第37-39页 |
4.4.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9-40页 |
4.4.3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40-41页 |
4.4.4 锆石U-Pb定年 | 第41-42页 |
4.5 凝灰岩 | 第42-44页 |
4.5.1 岩相学特征 | 第42-43页 |
4.5.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43-44页 |
4.5.3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53页 |
5.讨论 | 第53-67页 |
5.1 成岩成矿时代 | 第53页 |
5.2 岩石成因 | 第53-57页 |
5.2.1 角闪安山岩 | 第53-55页 |
5.2.2 石英斑岩 | 第55页 |
5.2.3 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示踪 | 第55-57页 |
5.3 构造环境分析 | 第57-62页 |
5.3.1 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构造背景的制约 | 第57-59页 |
5.3.2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 第59-62页 |
5.4 火山岩与成矿的关系 | 第62-67页 |
5.4.1 绿泥石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 第62-64页 |
5.4.2 次火山岩是金的成矿母岩 | 第64-67页 |
6.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