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立案登记制的司法实践状况及其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第1章 民事立案登记制概述第12-21页
    1.1 立案登记制的含义第12-13页
    1.2 立案登记制理论基础第13-16页
        1.2.1 诉权理论第13-14页
        1.2.2 当事人适格理论第14-15页
        1.2.3 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理论第15-16页
    1.3 立案登记制改革背景第16-18页
    1.4 立案登记制的价值第18-21页
        1.4.1 有利于保护当事人诉权第18页
        1.4.2 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第18-19页
        1.4.3 有利于发挥司法功能树立司法权威第19-20页
        1.4.4 有利于确保司法公正第20-21页
第2章 国外民事立案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1-27页
    2.1 国外民事立案制度的介绍第21-24页
        2.1.1 英国第21页
        2.1.2 美国第21-22页
        2.1.3 法国第22-23页
        2.1.4 德国第23页
        2.1.5 日本第23-24页
    2.2 我国立案制度与国外立案制度的对比第24-26页
        2.2.1 制度理念的考察对比第24-25页
        2.2.2 是否区分起诉条件和诉讼要件的对比第25页
        2.2.3 有无设立专门立案职能机构的对比第25-26页
    2.3 国外民事立案制度的启示第26-27页
第3章 民事立案登记制的司法实践状况及其问题第27-38页
    3.1 .民事立案登记制的司法实践状况第27-32页
        3.1.1 “立案难”问题基本解决第27-28页
        3.1.2 立案方式趋于多元化第28-31页
        3.1.3 广泛开展以诉讼服务为中心的立案登记模式第31-32页
    3.2 民事立案登记制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32-38页
        3.2.1 民事案件数量不断攀升,办案难度增大第32-34页
        3.2.2 .诉外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第34-35页
        3.2.3 诉权滥用现象增加第35-36页
        3.2.4 立案登记监督的非程序化,易引发涉诉和信访第36-37页
        3.2.5 登记立案工作的考评机制不合理第37-38页
第4章 完善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的几点建议第38-49页
    4.1 推行繁简分流,建立审前配套制度第38-40页
        4.1.1 设立速裁机构,实行类案专审第38页
        4.1.2 建立法官助理负责制的庭前准备制度第38-39页
        4.1.3 运用互联网实现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第39-40页
    4.2 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第40-43页
        4.2.1 确立法定调解前置制度第40-41页
        4.2.2 在诉讼服务大厅提供调解平台第41-42页
        4.2.3 建立律师调解员制度第42页
        4.2.4 发挥诉讼费经济杠杆作用第42-43页
    4.3 建立预防滥用诉权机制第43-45页
        4.3.1 建立辅导立案过滤机制第43-44页
        4.3.2 建立警示打击机制第44页
        4.3.3 建立程序性防范机制第44-45页
        4.3.4 建立依法惩治机制第45页
    4.4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第45-47页
        4.4.1 强化内外部监督第45-46页
        4.4.2 充分发挥律师作用,破解信访难题第46-47页
    4.5 建立登记立案考评机制第47-49页
        4.5.1 考核当场登记率第47页
        4.5.2 考核案件分流率第47-48页
        4.5.3 考核立案投诉率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事诉讼法院司法服务制度研究
下一篇: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