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流变学指标及长期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水下混凝土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水下混凝土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水下混凝土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水下混凝土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 第16-26页 |
2.1 原材料性能分析 | 第16-21页 |
2.1.1 水泥 | 第16页 |
2.1.2 矿物掺合料 | 第16-18页 |
2.1.3 集料 | 第18-20页 |
2.1.4 外加剂 | 第20-21页 |
2.1.5 试验用水 | 第21页 |
2.2 配合比设计 | 第21-25页 |
2.2.1 水下混凝土长期性能配合比设计 | 第21-24页 |
2.2.2 水下混凝土流变学指标配合比设计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水下混凝土流变学指标及和易性测试 | 第26-44页 |
3.1 流变学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3.1.1 流变学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26页 |
3.1.2 用于表征混凝土的流变学模型 | 第26-27页 |
3.2 水下混凝土流变学指标测试 | 第27-33页 |
3.2.1 流变学指标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3.2.2 流变学指标分析 | 第29-33页 |
3.3 水下混凝土和易性测试 | 第33-43页 |
3.3.1 坍落度和坍扩度试验 | 第34-38页 |
3.3.2 抗分散性试验 | 第38-41页 |
3.3.3 改进坍落度筒法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灰色系统理论与水下混凝土流变学指标分析 | 第44-48页 |
4.1 灰色系统理论 | 第44-45页 |
4.1.1 灰色系统 | 第44页 |
4.1.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4.2 水下混凝土流变学指标分析 | 第45-46页 |
4.2.1 灰关联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水下混凝土长期力学性能研究 | 第48-56页 |
5.1 水下混凝土耐久性与长期力学性能 | 第48页 |
5.2 水下混凝土长期力学性能 | 第48-50页 |
5.2.1 水下混凝土制备方法 | 第48-49页 |
5.2.2 水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5.3 水下混凝土长期力学性能研究 | 第50-55页 |
5.3.1 力学性能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5.3.2 力学性能数据分析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水下混凝土孔结构研究 | 第56-70页 |
6.1 混凝土的孔结构 | 第56-58页 |
6.1.1 孔的分类 | 第56页 |
6.1.2 孔的分形维数 | 第56-58页 |
6.2 孔结构测试方法 | 第58-61页 |
6.2.1 压汞法简介 | 第58-59页 |
6.2.2 试验方法及试样制备 | 第59-61页 |
6.3 水下混凝土孔结构分析 | 第61-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灰关联数据处理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