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1 创新是旅游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13页 |
1.1.2 隐性知识获取是旅游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7页 |
1.5.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7页 |
1.5.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7页 |
1.5.3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第18-3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组织学习理论 | 第18页 |
2.1.2 知识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1.3 企业能力理论 | 第18-19页 |
2.2 隐性知识获取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2.2.1 隐性知识的概念及类型 | 第19-21页 |
2.2.2 隐性知识获取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3 吸收能力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2.3.1 吸收能力的内涵及维度 | 第23-24页 |
2.3.2 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2.4 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 第28-31页 |
2.4.1 创新绩效的内涵及测量 | 第28-29页 |
2.4.2 旅游企业创新绩效 | 第29-31页 |
2.5 文献研究评述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3-44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3-35页 |
3.1.1 隐性知识获取与企业创新绩效 | 第33页 |
3.1.2 现实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 第33-34页 |
3.1.3 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 第34-35页 |
3.2 理论模型构建 | 第35页 |
3.3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 | 第35-42页 |
3.3.1 变量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 第35-38页 |
3.3.2 问卷设计 | 第38页 |
3.3.3 样本选择 | 第38-39页 |
3.3.4 问卷前测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大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 | 第44-59页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1.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1.2 样本数据正态分布检验 | 第46页 |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6-53页 |
4.2.1 信度检验 | 第47-48页 |
4.2.2 效度检验 | 第48-53页 |
4.3 相关分析 | 第53页 |
4.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3-58页 |
4.4.1 现实吸收能力的中介分析 | 第53-55页 |
4.4.2 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分析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果讨论与启示 | 第59-63页 |
5.1 实证结果讨论 | 第59-61页 |
5.1.1 实证结果汇总 | 第59页 |
5.1.2 隐性知识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讨论 | 第59页 |
5.1.3 现实吸收能力中介作用的讨论 | 第59-60页 |
5.1.4 潜在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讨论 | 第60-61页 |
5.2 管理启示 | 第61-62页 |
5.2.1 加强网络成员联系,重视隐性知识获取 | 第61页 |
5.2.2 增强现实吸收能力,注重员工知识培训 | 第61页 |
5.2.3 搭建企业交流平台,营造知识分享文化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