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选择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硼的存在形式 | 第11-12页 |
1.2 硼的资源分布 | 第12-13页 |
1.3 硼的危害 | 第13-15页 |
1.3.1 硼对动物的危害 | 第13-14页 |
1.3.2 硼对植物的危害 | 第14-15页 |
1.4 硼的去除方法及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1.4.1 膜法 | 第15-16页 |
1.4.2 吸附法 | 第16页 |
1.4.3 混合法 | 第16-17页 |
1.4.4 其他方法 | 第17-18页 |
1.4.5 硼选择性树脂法 | 第18-19页 |
1.5 试钛灵简介 | 第19-20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试钛灵型树脂的制备 | 第22-29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3.1 试钛灵型树脂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2 试钛灵型树脂SEM-EDX测定 | 第2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2.4.1 试钛灵接枝平衡时间 | 第24-25页 |
2.4.2 正交试验 | 第25-27页 |
2.4.3 试钛灵型树脂的SEM-EDX测定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试钛灵型树脂对硼酸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9-3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3.1 硼测定方法(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 | 第31页 |
3.3.2 试钛灵型树脂对硼酸吸附效果 | 第31页 |
3.3.3 硼酸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31页 |
3.3.4 硼酸初始浓度变化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5 共存离子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32页 |
3.3.6 试钛灵型树脂与硼酸相互作用机制 | 第3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3.4.1 不同树脂对硼酸吸附量对比 | 第32-33页 |
3.4.2 硼酸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3 硼酸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4 溶液共存离子对硼酸吸附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5 试钛灵型树脂与硼酸相互作用机制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试钛灵型树脂对硼酸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 第41-53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41页 |
4.3 实验方法和理论 | 第41-4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4.4.1 吸附等温线 | 第44-47页 |
4.4.2 吸附动力学 | 第47-50页 |
4.4.3 吸附热力学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试钛灵型树脂的循环利用及动态实验 | 第53-59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53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5.3.1 最佳洗脱条件 | 第53页 |
5.3.2 试钛灵型树脂循环利用 | 第53-54页 |
5.3.3 动态实验 | 第54-55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5.4.1 确定HCl最佳洗脱条件 | 第55页 |
5.4.2 循环使用效果 | 第55-57页 |
5.4.2.1 使用盐酸解析液处理硼吸附饱和树脂 | 第55-56页 |
5.4.2.2 直接循环使用与接枝循环使用 | 第56-57页 |
5.4.3 初步探索突破曲线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