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现实依据 | 第8-9页 |
2.理论依据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2.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页 |
2.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演变的理论渊源 | 第14-28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理论形成过程 | 第15-22页 |
1.初步萌芽时期 | 第15-16页 |
2.生产关系内涵的完善与丰富 | 第16-18页 |
3.生产关系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 | 第18-20页 |
4.生产关系理论的系统阐述与确立 | 第20-22页 |
(二)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理论 | 第22-27页 |
1.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概念 | 第22-24页 |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第24-25页 |
3.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 第25-26页 |
4.生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 | 第26-27页 |
(三)生产关系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与社会体现 | 第27-28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演变历程 | 第28-42页 |
(一)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历史沿革 | 第28-33页 |
1.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思想 | 第28-29页 |
2.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思想 | 第29-30页 |
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思想 | 第30-33页 |
(二)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关系的状况 | 第33-35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演变历程 | 第35-42页 |
1.上个世纪80年代(党的十二大至十三大) | 第35-37页 |
2.上个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至十五大) | 第37-38页 |
3.新世纪初(党的十六大至十七大) | 第38-39页 |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 | 第39-42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演变的特点 | 第42-49页 |
(一)主动性与实践性 | 第42-43页 |
(二)渐进性与阶段性 | 第43-44页 |
(三)方向性与长期性 | 第44-45页 |
(四)复杂性与艰巨性 | 第45-47页 |
(五)系统性与总体性 | 第47-49页 |
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演变特点的意义 | 第49-53页 |
(一)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律 | 第49-50页 |
(二)坚定了人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 | 第50-52页 |
(三)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