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论文的内容框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5-17页 |
1.4.1 论文的创新 | 第15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15-17页 |
2 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31页 |
2.1 项目融资的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2.1.1 项目融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项目融资的模式 | 第18-19页 |
2.1.3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的比较 | 第19-21页 |
2.2 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2.2.1 风险的定义 | 第21-22页 |
2.2.2 财务风险的含义 | 第22页 |
2.2.3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 第22-27页 |
2.3 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2.3.1 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特征 | 第27-28页 |
2.3.2 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分类 | 第28-29页 |
2.3.3 能源企业项目融资的特点 | 第29-30页 |
2.3.4 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的特点 | 第30-31页 |
3 我国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31-37页 |
3.1 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的现状简述 | 第31-32页 |
3.2 影响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宏观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3.2.1 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基本制度不够健全 | 第32-33页 |
3.2.2 金融管制较多,避险工具较少 | 第33-34页 |
3.2.3 政府由于承诺过多,反而加大了自身风险 | 第34页 |
3.3 影响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微观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3.3.1 项目公司运行成本高 | 第34页 |
3.3.2 项目融资自身的特点决定它具有很高的财务风险 | 第34-35页 |
3.3.3 项目决策缺乏深入、科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3.3.4 风险分担合同、协议不完善 | 第36-37页 |
4 国外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37-41页 |
4.1 美国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实践经验与特点 | 第37页 |
4.2 澳大利亚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实践经验与特点 | 第37-38页 |
4.3 香港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实践经验与特点 | 第38页 |
4.4 印度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实践经验与特点 | 第38页 |
4.5 国外能源企业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 第38-40页 |
4.6 国际经验对我国能源企业项目融资风险控制的启示 | 第40-41页 |
5 卡梅伦液化天然气公司(Cameron LNG)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 第41-45页 |
5.1 案例介绍 | 第41-43页 |
5.2 卡梅伦液化天然气公司(Cameron LNG)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分析 | 第43页 |
5.3 卡梅伦液化天然气公司(Cameron LNG)项目融资案例启示 | 第43-45页 |
6 我国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 第45-53页 |
6.1 我国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相关配套政策的建议 | 第45-47页 |
6.1.1 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基本制度 | 第45-46页 |
6.1.2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第46页 |
6.1.3 合理发挥政府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 第46-47页 |
6.2 完善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的建议 | 第47-48页 |
6.2.1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科学合理的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 第47页 |
6.2.2 培养专业化管理机构与复合型人才 | 第47-48页 |
6.3 完善能源企业项目融资财务风险控制执行过程的建议 | 第48-53页 |
6.3.1 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制度要求 | 第48页 |
6.3.2 优化项目融资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 | 第48-49页 |
6.3.3 缴纳风险预备金和补偿风险控制成本 | 第49页 |
6.3.4 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或合同协议来防范外汇风险 | 第49-50页 |
6.3.5 利用多货币组合等方法控制利率风险 | 第50页 |
6.3.6 通过签署保值合同应对通货膨胀风险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