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旅游数字足迹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旅游流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3 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流方面的研究综述 | 第15页 |
1.3.4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 第20-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旅游数字足迹 | 第20-21页 |
2.1.2 旅游流 | 第21页 |
2.2 基础理论分析 | 第21-26页 |
2.2.1 社会网络理论 | 第21-23页 |
2.2.2 场论理论 | 第23页 |
2.2.3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3-24页 |
2.2.4 推-拉理论 | 第24-26页 |
3 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及特征分析 | 第26-42页 |
3.1 甘肃省概况 | 第26-28页 |
3.1.1 地理区位概况 | 第26页 |
3.1.2 旅游发展概况 | 第26-28页 |
3.2 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 第28-34页 |
3.2.1 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内涵 | 第28-29页 |
3.2.2 旅游流网络结构的构建思路 | 第29页 |
3.2.3 旅游流网络结构的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3.2.4 旅游节点评价指标 | 第30-32页 |
3.2.5 整体网络评价指标 | 第32-34页 |
3.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34页 |
3.4 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结构可视化分析 | 第34-35页 |
3.5 甘肃省旅游流网络节点结构分析 | 第35-39页 |
3.5.1 中心性分析 | 第35-38页 |
3.5.2 结构洞分析 | 第38-39页 |
3.6 甘肃省旅游流整体网络结构分析 | 第39-42页 |
3.6.1 网络规模与密度分析 | 第39页 |
3.6.2 网络中心势分析 | 第39-40页 |
3.6.3 凝聚子群分析 | 第40-41页 |
3.6.4 核心-边缘分析 | 第41-42页 |
4 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结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建议 | 第42-47页 |
4.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第42页 |
4.2 旅游资源禀赋 | 第42-43页 |
4.3 旅游基础设施 | 第43-44页 |
4.4 旅游交通条件 | 第44-45页 |
4.5 国家政策优势 | 第45页 |
4.6 自然区位条件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7-51页 |
5.1 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5.1.1 结论 | 第47-48页 |
5.1.2 建议 | 第48-50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一:部分原始数据样本 | 第58-61页 |
附录二: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