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滑坡位移信息分析与预测预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流程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混合堆积体的基本要素和失稳动力学特征 | 第18-52页 |
2.1 堆积体的基本要素与特征 | 第18-26页 |
2.1.1 堆积体滑坡的形态要素 | 第18-20页 |
2.1.2 堆积体滑坡的主要特征 | 第20-23页 |
2.1.3 阿海库区堆积体形成的地质条件 | 第23-26页 |
2.2 堆积体滑坡位移动力学特征 | 第26-42页 |
2.2.1 堆积体滑坡位移构成 | 第26-28页 |
2.2.2 堆积体边坡失稳动力学基本规律与诱发因素 | 第28-42页 |
2.3 堆积体监测技术与优化原则 | 第42-51页 |
2.3.1 监测设计原则 | 第43-45页 |
2.3.2 水平位移监测 | 第45-47页 |
2.3.3 垂直位移监测 | 第47-49页 |
2.3.4 滑坡位移监测新途径 | 第49-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R/S分析法在堆积体滑坡预报判据中的应用研究 | 第52-72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R/S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52-57页 |
3.2.1 R/S分析法中hurst指数的计算 | 第54-55页 |
3.2.2 R/S分析法中Hurst指数意义的证明 | 第55-57页 |
3.2.3 滑坡位移观测资料的R/S计算方法 | 第57页 |
3.3 数据预处理 | 第57-62页 |
3.3.1 边坡独立坐标系的确定 | 第57-60页 |
3.3.2 监测点平面位移(变形)分析原理 | 第60-62页 |
3.4 R/S分析法在堆积体滑坡时间-位移序列中的应用 | 第62-71页 |
3.4.1 Hurst指数与边坡稳定性演化趋势的关系 | 第62-63页 |
3.4.2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63-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等维动态GM(1,1)模型基本理论及建模方法 | 第72-88页 |
4.1 灰色系统理论 | 第72-74页 |
4.1.1 灰色系统概述 | 第72-73页 |
4.1.2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73-74页 |
4.2 灰色预测模型 | 第74-80页 |
4.2.1 建模过程 | 第74-76页 |
4.2.2 预测模型精度评价指标 | 第76-77页 |
4.2.3 建模合理性分析 | 第77-80页 |
4.2.4 等时距等维动态GM(1,1)模型建模流程 | 第80页 |
4.3 等时距等维动态GM(1,1)在堆积体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 第80-88页 |
4.3.1 引言 | 第80-81页 |
4.3.2 预测实例 | 第81-84页 |
4.3.3 精度分析 | 第84-8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5.1 总结 | 第88页 |
5.2 存在不足及展望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附录A 部分关键代码 | 第98-100页 |
附录B 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