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弗洛姆自由思想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页 |
1.理论意义 | 第9页 |
2.现实意义 | 第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国内研究评述 | 第9-10页 |
2.国外研究评述 | 第10-11页 |
四、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 第11-12页 |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产生 | 第13-26页 |
第一节 西方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 | 第13-17页 |
一、西方古典时期的自由 | 第13-14页 |
二、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 | 第14-16页 |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自由观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弗洛姆自由思想生成的背景 | 第17-19页 |
一、社会历史背景 | 第17-18页 |
二、理论背景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 | 第19-26页 |
一、自由的释义 | 第20-21页 |
二、双重自由观: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 第21-22页 |
三、自由的维度:历史和心理 | 第22-23页 |
四、“逃避自由”的悖论 | 第23-24页 |
五、爱和创造的路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评析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价值 | 第26-30页 |
一、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26-29页 |
二、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局限 | 第30-32页 |
一、抽象人本主义自由观 | 第30页 |
二、过分夸大自由主体的心理因素 | 第30-31页 |
三、自由实现路径的空想性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弗洛姆自由思想局限性的成因 | 第32-34页 |
一、背离存在论根基的自由主体 | 第32-33页 |
二、非理性主义的心理革命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马克思自由观对弗洛姆自由局限性的克服 | 第34-4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的实践自由观 | 第34-39页 |
一、自由的内涵 | 第34-35页 |
二、自由的维度 | 第35-37页 |
三、自由地实现 | 第37-39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的实践自由观和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区别 | 第39-42页 |
一、自由主体界定的差异 | 第39-40页 |
二、对自由的反面——异化的理解不同 | 第40-41页 |
三、实现自由的方式不同 | 第41-42页 |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自由观对弗洛姆自由困境的克服 | 第42-46页 |
一、实践是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 | 第42-43页 |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自由的根本方式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1-52页 |